书香云海 -杜维诺依钢琴练习曲60首(适合2-5级程度)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5:18

杜维诺依钢琴练习曲60首(适合2-5级程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杜维诺依钢琴练习曲60首(适合2-5级程度)精美图片
》杜维诺依钢琴练习曲60首(适合2-5级程度)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杜维诺依钢琴练习曲60首(适合2-5级程度)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513315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4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0.68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5:18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正文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lalunasun 发布时间:2012-02-19 00:05:06

    插图非常有用

  • 作者:嗜欲深者 发布时间:2021-10-23 18:33:57

    创造与艺术无处不在,也不受限于任何形式。原始人类所拥有的古朴和肆意的想象力,毫无限制地延伸开来。那种渴望留下自己存在过的痕迹的欲望,在任何时期,都在主导着人的想法。果然,人在一切可能之处争取不朽——无论是在石壁绘画、留下阴纹的手印,还是将同伴的尸体埋在熊的巢穴内

  • 作者:hooliganstreet 发布时间:2014-02-22 21:56:11

    记得还不错。

  • 作者:lililililily 发布时间:2013-05-29 11:15:19

    给两星都是给面子了。熊培云被高估的太可怕了。

  • 作者:Tautologia 发布时间:2016-11-14 01:12:25

    我没怎么读懂啊...

  • 作者:长腿小小 发布时间:2017-09-03 01:46:56

    我读的是2017版,发现国内的注册考试类用书的更新总是滞后于各部委发布的标准。该书对于行业大类基础知识做了相对浅显易懂的说明,从业人员入门必学书籍。


深度书评:

  • 卫礼贤的“中国心灵”到底是啥?

    作者:内个死猴子 发布时间:2010-04-03 20:50:32

    卫礼贤的“中国心灵”到底是啥?

    文/孙浩然

    1930年3月,57岁的卫礼贤在德国著名的大学城图宾根去世,相对于他在德国公众中取得的影响,葬礼的规模并不算大。亲友们遵照他的遗愿举行了简单而安静的告别仪式,安葬的地点——巴特•鲍尔神学院——是卫礼贤度过青春期的地方,他在这里认识了自己未来的妻子,也是在这里通过岳父的介绍,获得了一份神职工作。当他以传教士的身份前往中国时,谁能想到30年后,回到这里安息的卫礼贤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坚定的儒教信徒。同仁们将他称为“中国文化的传教士”,而他的墓碑上,刻着一组他穷其半生研究不尽的八卦符号。

    从一个新教传教士,成为一个儒家信徒;从一个神学家,成为一个汉学家;从一个翻译家,成为一个著述家;作为一个德国人,却得到他的同胞“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的评价。生前获清廷赐予的四品顶戴,死后被誉为世界公民,他的译介涉及文史哲以及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不但囊括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儒释道各家著作,更译有《易经》和《吕氏春秋》这样的巨著。他的译本被称为《易经》翻译史上的里程碑,而对炼丹术士这样的神秘领域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荣格、黑塞、卡夫卡等德国人都对他从东方带来的启示各有记述。中德两国一致评价他为“两个世界的使者”。卫礼贤,这个由纯粹神学气氛中走来的传教士,究竟如何在中国生活了25年之久,又如何摄受于神秘的东方文化,变成了一扇向西方传递中国精神的。

    一、少年远游

    卫礼贤的整个青年时代的经历,都像是在为到中国的远游进行准备。1873年,卫礼贤出生在斯图加特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爸爸是出身贫寒的玻璃画工,娶了当地一个客店老板的女儿,终于得以开办自己的私人作坊。卫礼贤的童年陪伴着小他一岁半的妹妹海伦娜,一家人过的还算宽裕,家人出于让他接手父亲产业的考虑,准备让卫礼贤小学毕业后进入当地的实科学校。然而父亲的突然去世,让年仅十岁的卫礼贤早早承担了家道衰落带来的责任,他被送进人文中学,为了将来的神学生涯打下基础——这是当时贫困家庭的孩子取得学位的唯一途径。此时的卫礼贤并没有意识到童年经历的一切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人生,他在日后的《儿时回忆》中写到,他自己“对神甫职业并没有多少想法。”

    可以查证,卫礼贤并不是一个好学生,1891年,他终于以中学毕业资格通过了图宾根福音教神学院的入学补考。此时的他开始对生活和宗教都有了自己的态度,他尽情的享受社交生活,热衷于开玩笑和调情。并认为母亲那种一味笃信宗教的态度“并非真正的虔诚”,只是遵守了宗教的一些外在形式罢了。这大概也是卫礼贤之所以反对教会,并终于与教会完全悖离的原因所在。

    1898年,从神学院毕业不久的卫礼贤已经有了几年工作经验,在州教区担任过牧师职务,两年后又调任巴特•鲍尔村,在未来岳父克里斯托弗•布鲁姆哈特的手下任职。在这个依靠布鲁姆哈特家族几代人声望建立起的以疗养胜地著称的小镇里,卫礼贤获得了社交界的青睐,他认识了未来的妻子萨洛莫,但第一次求婚就遭到其父亲的拒绝。面对家族意见,卫礼贤没有拂逆,这反而为他赢得了布鲁姆哈特的好感。在巴特•鲍尔期间,卫礼贤与布鲁姆哈特结成了良师益友的亲密关系。度过了两年充满抱怨的牧师工作后,卫礼贤原本产生了厌倦的情绪,他以代理牧师的身份来到小镇,却没有住在村子里,而是以疗养院为家。在小镇的这段好时光改善了卫礼贤数年来对教会的不满情绪,布鲁姆哈特也常常有激进之举,他们父子曾为了维护劳工利益,不惜直接反对德皇法令。当卫礼贤在一份教会报纸上看到消息:教会正在为德国位于山东的“新保护区胶州”寻找一位牧师和传教士,而这则广告的是与岳父大人保持密切联系的同善会发布的。

    去中国的机会在最恰当的时刻出现,卫礼贤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发出了报名申请,他在给教会的信中写到:“我想告诉你们,我随时愿意外出,到遥远的地方去宣讲耶稣的福音。”同年,他与萨洛莫订婚,然后迅速离开德国,在伦敦学习英语,为赶赴青岛做必要的准备。

    卫礼贤带着充满他内心世界的浪漫遐想上路了。与其说是因为神秘的东方世界在召唤他,我更愿意相信是因为可藉此脱离欧陆教会世界的摆布,让卫礼贤感到由衷的轻松。他这样回忆在船上的时光:“中欧的迷雾在地平线那边消散了,在意大利的欢歌笑语和蓝天皓月中,我做好了前往美丽的东方的准备。”

    二、现实中国

    卫礼贤没有想到,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却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半殖民地中国。他感慨于上海这座东方都会乍看上去居然像是座英国城市。卫礼贤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失望,不过他仍然不愿相信自己看到的就是中国的真实面貌,而把这种失望怪罪在英国人的头上,他说“上海的喧嚣是我对中国的第一印象。但是我在那儿耳闻目睹的还不是真正的中国。这个城市是英国人的刻板作风(英国人把这种作风带到了他们落脚的每一个地方)和一个孤立无援的中国海港居民的嘈杂相互妥协的产物。”

    他迫切的想去寻找那个脑海中想象出来的东方世界,那是一个马可波罗等人一再描绘过的神奇国度。但他首先要去完成他的使命:青岛的花之安神甫正急需他的帮助。事实上,卫礼贤来华的当年,花之安神甫就猝然病逝,给卫礼贤留下了一大堆尚未理出头绪的工作。无论如何,卫礼贤在这里得到了完全自由的空气。他一方面要求国内增派助手,一方面接来妻子,慢条斯理的展开了自己的异乡生涯。殖民建设进展迅速,有大批海军士兵在这里为国服务,卫礼贤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呵护这些德国人的心灵”。根据卫礼贤的描述,这时的青岛,那些满脑子计划的殖民者们,随时可以翻进路边的沟里,因陋就简的睡上一觉,唯一需要担心的是,“碰到另一位先生也溜进这条沟里,打搅了你的好梦”。在这个条件简陋却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东方”,卫礼贤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而当隔年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时,青岛已经有了供电和自来水系统。

    卫礼贤一边学习中文,一边将花之安遗留下来的问题一一解决。花之安在德国占领青岛后来到此地,本来计划建立一所学校以推行殖民主义教育。卫礼贤继承花之安的遗志,在青岛胶州路自己的寓所建设了一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学校:礼贤书院。后又建设了一所医院,命名为花之安医院。这些工作的成绩现在仍能看到,花之安医院解放后改为青岛市人民医院,而礼贤书院即现在的青岛九中。卫礼贤夫妇亲自担任礼贤书院的德文教师,前后从德国运来了中学理化试验器材、地图、动植物标本。借助办学,卫礼贤结实了不少中国人士。学校的老师就有贡生任教,而卫礼贤本人对中国文化的爱好也在此体现出来,他要求学生中西兼顾,礼贤书院成为废科举兴学校浪潮中,山东地区乃至全国的先进旧制中学。

    作为同善会在此地唯一的牧师,我们怎样描述卫礼贤此时具有的闲情逸致都不过分,他甚至给自己修了一个标准网球场。他开始有计划的,更多时候甚至是随机的去各地游览。在尚未掌握中午的情况下,他跟着自己的中国助手在迷路的晚上骑马奔驰了整整一夜,直到在领地边界遇见了刚刚由德国人帮助组建的中国海关,才发现自己的两腿已经疼的只有叉开才能勉强走上几步。他的德国老乡们忍住笑收留他们,并给他们的神甫老乡准备了早餐。此时的卫礼贤还不满三十岁,这位自称要呵护德国人心灵的年青传教士,在这些老道的冒险家们眼中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

    经过几年的游历,卫礼贤已对自己身上背负的宗教任务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对广大乡村和文化界人士的拜访,让他觉得这个面对任何外来力量的冲击,在摧毁了政治和经济后仍能泰然处之的国度,具有另一种精神力量。他渐渐意识到在中国传教完全不同于他的上级们想象中“是向一种浅薄落后的文化散播福音”,事实上,他们不仅要面临与中国原有的神祈进行对抗,更没想到布道在中国变成了一种发展帮派似的热门活动。农民们为了获得来自教民兄弟的撑腰而入教,洗礼时还要为选择究竟加入某个教派,或是直接加入势力大增的铁路教会犹豫不决。卫礼贤对派出炮舰保护这种江湖义气般的信仰,始终不能苟同。身为传教士,卫礼贤在中国期间没有为一个中国人施洗。“我作为传教士没有劝说任何中国人皈依基督教,这对我是一个安慰。”他将自己从既有的认识中解放出来,转向新的人生目标,越来越多的将精力放在了切身探求关于中国的一切。

    三、寻找东方

    为了寻找符合自己长久以来期待的东方国度,卫礼贤创造一切机会,扩大在中国的游历范围。他北上内蒙,南下苏杭,不但深入城乡官绅,同时造访儒释道各种文化的胜地考察,在“洋大人”都把中国当成一个发财乐园时,卫礼贤已经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人生活的多个维度。他发现了在吸引西方目光的文化和历史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不那么显眼却是鲜活的当下的市井中国。在登泰山乘坐的轿椅上,抬着卫礼贤一行人的民夫像议论包袱一般议论他们所抬之物的斤两,两个不知卫礼贤懂得汉语的民夫一直商量着,趁捆轿杆的皮条松动,可以把这些“货物”丢下山去,以免受回程的重担。卫礼贤坐在轿上,自然不敢流露出听懂了他们谈话的神情,看着前后一众毫不知情的太太们,卫礼贤不由冒出一身冷汗。

    对北京故宫的拜访,让他更加同情外国人的单纯,这些以为探索到了神秘大内的老外尽量小心地,秘密买通那些因旧王朝崩溃而沦为“导游”的人们,以索取摆在房顶上类似屋脊六兽的一些摆设。卫礼贤看着这些游客们满载而归后,“导游”们又把新的“古董”摆回原位,继续向新来的游客兜售。卫礼贤并不以此批判东西方之间有何文明上的落差,他更愿意向西方人指点东方国度自有其道理的部分。卫礼贤深恶痛绝的是在西湖边修建那种貌似兵工厂的宾馆。看到苏州街道上,听从英国人调遣的印度锡克警察抽打那些喘息不止的人力车夫或轿夫,以便让有钱外国人的摩托车快速通过,卫礼贤感到西方式的思维和制度已经渗透并破坏了东方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卫礼贤前往孔子故里的旅行。为了记述这次旅行,他在自传中郑重其事的单独辟出一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关于人心不古的浓厚儒家气息。

    由几个学生陪着,卫礼贤乘火车在德国人修建的铁路上抵达潍县。他们像古时的做法一样,给当地政府投去拜贴,又乘坐当地政府安排的轿子,穿过悬挂着被斩首的强盗首级的城门前往青州。在青州这个聚集了众多回教徒的城市里,古董的小贩以神秘的态度向欧洲人兜售各种刚刚仿制出来的宝贝,卫礼贤看到天刚蒙蒙亮的清晨,这么多人蜂拥在一起从事秘密交易,感到这是“一个确实非常罗曼蒂克的场景”。让卫礼贤停留的真正原因,应该是关于孔子曾在这里聆听齐国的“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的传奇记载。

    到达济南府后,卫礼贤见到了更多文物贩子,以更丰富的手段忽悠这些傻乎乎的洋大人。卫礼贤匆匆赶到宁阳,他对学生说,早年认识的一个中国朋友在这里的政府部门任职。在这个偏僻的县城里,还不习惯将政府表达为“衙门”,将任职表达为“当差”的卫礼贤,惊讶的目睹了一次中国式的法庭审判:被告、原告和证人一齐跪在地上,地方官表情威严的坐在一张摆放官印的桌子后面,用惊堂木带来的战栗审理案件。卫礼贤对他此次见闻的描述是“我们应当认为,一个称职的官员通常会了解真相。”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可能还要归功于,卫礼贤的这位朋友迅速结束了公务后,又迅速向他展示了一个中国官员惊人的记忆力:这位官员回忆起多年前的一次会面,记得清当时的所有场面,而一个欧洲人最多只能对此留下一下模糊的印象而已。卫礼贤的德国脑袋在此也领悟了中国式人情社会的妙处所在:这位朋友以自己与衍圣公第七十三代传人的私交,竟为他讨来了孔子后裔婚礼的请帖。

    天未破晓,卫礼贤一行便动身向曲阜进发。孔庙虽然随着旧王朝成为明日黄花,但这破败的景象有另一种高贵而严肃的气氛。卫礼贤写到:“在一种神圣的宁静中,一种被松柏的浓荫和奇特的鸟鸣加重了的宁静中,人类的心灵会被轻轻打动。” 在孔子的墓前,卫礼贤长久以来阅读的中国经典一一浮现,与现实联系起来。他带着朝圣般的口吻,描述这片神圣的土地,“每一个角落都带有圣人生活过的痕迹。就连长在这里的草也具有魔力。”

    第二天的衍圣公婚礼给卫礼贤补上了回到现实的一课。中国的婚礼总是伴随着一顿盛宴,与欧洲的习俗完全不同。新郎付给新娘的彩礼都要当众展示,通常的婚姻都像做买卖一般,是父母给儿子买一个合适的妻子而已。配合婚礼的要举行戏剧表演助兴,一位演员拿着象牙制作的牌子,上面写着他们能够表演的全部曲目。当然,点戏是要给赏钱的,卫礼贤凭直觉给出的小费显得非常大方,令他惊讶的是,一出结束,四个演员抬着一张桌子走上前台,桌上放着他刚才给的那些“小费”,四个人把桌子安放在台子中间,大声喊道:“谢卫大人赏!”卫礼贤虽然尴尬于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但很快就发现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下一出戏跳的非常之短,又有人抬着桌子上台,桌上放着屈指可数的几个铜钱,几个人又齐声高喊:“谢王大人赏!”大家一片哗然,卫礼贤第一次看到一个中国人突然面红耳赤,在宾客中以袖掩消失不见。

    对孔子故里的拜访并未就此画上句号,在回程的船上,卫礼贤遭遇了一个典型的不按逻辑行事的中国农村妇女。他乘坐的船已由官府付过旅费,而当他上岸时,船夫却要求他将携带的一百多串钱全部留下。当这个无厘头的要求遭到拒绝时,船夫的母亲露出头来,对卫礼贤展开了“词汇量非常之大的”连续谩骂。卫礼贤惊诧的观察这个“生理学上的奇迹”。而港口也迅速聚集了一圈人围观洋大人要对船夫做些什么。幸亏一位相识的官员驾到,卫礼贤才得以从被驱散的人群中脱身出来。

    这只是20余年在华遭遇中的一点片段,即便如此,卫礼贤也从不认为圣贤之书与现实有任何矛盾之处。在他看来,圣贤书中所讨论的全部内容,都是针对他所遭遇的现实问题,而现实之所以会有太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正是因为外来因素破坏着圣人言行在这片土地上应有的流行,而这股破坏的力量正是以欧洲人为代表的。

    四、汉学家

    卫礼贤不但对中国的士大夫精神充满神往,对中国的民间帮会组织之严密也叹为观止,他广泛的寻找带有中国特色的各个阶层保持接触。对和尚道士,遗老遗少,强盗乞丐均有研究。在青岛建立了包括“礼贤书院”和“尊孔学社”在内的各级教育与学术机构。当时的青岛人曾目睹一道奇妙的风景:不肯剪辫子的前朝亲王和志在革命的激进分子同是洋教士的座上宾,而佛学大师与风水先生也在此探讨基督会在中国遭受何等命运。

    1914年夏,卫礼贤在中国朋友的引荐下结识了曾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的劳乃宣,卫礼贤惊讶的发现劳乃宣酷似自己刚刚在梦中见到的“崂山仙人”,而此时的卫礼贤已经具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位老者顺理成章的成为卫礼贤版《易经》的中文合作译者。劳乃宣“以幽默诙谐、不拘小节著称,其实是一位真正出色严谨的人。” 在卫礼贤的传记中,可以发现除了依靠劳乃宣“神谕般的”汉学修养,两人都对译文要求极为苛刻:首先由劳乃宣用汉语解释文本含义,而卫礼贤则做白话笔记再译成德语,接着立即在不参照中文原文的情况下,将德文重新回译出来交给老师核对。如此反复多次修改,最终确立最终译本,又经过在重要部分注释,才算译本完成。

    战争的爆发中断了这项令人殚精竭虑的工作,“我尊敬的师长老先生退回内地。翻译没做完就放在那儿了,我想它恐怕永远也无法完工了吧。”沉浸在巨大失望中的卫礼贤没有想到,在试图复辟的一切幻想破灭之后,劳乃宣奇迹般的来信表示,自己放不下这项工作,希望能够回到青岛继续翻译。《易经》翻译一波三折,最终成功,令卫礼贤在欧洲的汉学界名声鹊起,当他返身打算敬谢恩师时,劳乃宣手握写给卫礼贤这位最后的洋门生的遗书,在战争中告别了人世。

    荣格见到晚年的卫礼贤时,发现他早已全身汉化。作为数次为卫礼贤版《易经》以及《太乙金华宗旨》写过专门译介的著名德国心理学家,荣格称自己晚年主要思想“共时性原理”完全受到这些中国典籍的启发,他在《易与中国精神》中几乎语无伦次的感谢了这位为德国带来“中国福音”的老朋友卫礼贤。他甚至声称至此自己已经着手建立起一门全新的心理学,秘密正是来自中国道教的太乙金华。

    卫礼贤在德国民众中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不懂汉语却热心中国文化的黑塞视也将卫礼贤版《易经》视为珍宝,多次在其作品中探讨卦象含义。除了各种学术专著,卫礼贤在科学与文学方面也广有译介。卡夫卡就曾经送给自己妹妹一本卫礼贤翻译的《中国民间故事集》给妹妹做生日礼物。整个20年代德语地区对中国的关注,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卫氏的译本在其诞生后数十年间一再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广为流传,这是与首译者卫礼贤独特的翻译风格分不开的。卫礼贤尽量使自己的再创作达到通俗:一个懂德语的中国人可能看不懂中文版的《易经》,但他能读懂卫氏的《易经》。他的译文惯用明白流畅的语言,不是逐字逐句的“死译”,而是删繁就简、提纲挈领式的归纳整理,有时也不乏他那日耳曼式的联想和发挥,卫礼贤在尽量使自己的作品易于理解的同时,也触犯了德国汉学界学院派的权威,他们以同样的理由指责卫礼贤没有经过严格的汉学培训,在学术界,卫礼贤从来没有被作为一个够格的汉学家来对待。

    不可否认的是,卫礼贤对中国文化全方位零距离的了解,让理雅各或是皮洛等在某一领域有着出色研究的汉学家都难出其右。与那些坐在学院里通过典籍了解中国的学者不同,卫礼贤曾目睹衣衫褴褛的乞丐嘲笑传教士的顽固,也曾与王公大臣讨论慈禧的怪癖,卫礼贤是从鲜活的黑眼珠里读出了典籍的余韵,东方神韵何以在如此坎坷的历史进程中得以流传数千年而不中断,是他一生都在努力接近的不解之谜。

    回顾卫礼贤的一生,刚到山东时的那次旅行或许可以作为其一生求索的绝佳比喻。在这次被他的中国助手忽悠而仓促决定的旅行中,卫礼贤骑着东亚特有的比欧洲同类小一圈的矮马,奔驰在广阔的中国原野上。同伴答应卫礼贤,带他去自己那个未被西方气息浸染的故乡拜访,而这位中国向导却和他的欧洲朋友一起在无边的黑夜中迷了路,迎接他们的是一片彼此都没有见过的景象。“夜色更加深沉,地平线上的石头越来越奇怪,越来越模糊”,两人不断路过盘旋在地面的鬼火,盘踞在碑顶的石龙,白天曾有的繁华隐去,只剩蟋蟀和鬼魂在跟随他们游荡。天际发白,卫礼贤最终找到一家德国人开设的海关才得到食宿关照。即便如此,卫礼贤最终毅然找到了这位中国向导的故乡,迎接他的是多愁善感的驴子嚎叫着,公鸡做数千年来不变的打鸣。卫礼贤第一次发现这些被欧洲人视作苦力的民族,是“父亲、兄长和儿子。”“他们挣钱、存钱,冒着巨大的自我牺牲赡养双亲。”而欧洲的文明使者们,却在“彻底破坏远东的伟大文化方面无所不用其极。”

    卫礼贤用在中国度过的半生时光完成了一次更加漫长的黑夜之旅,他始终对那些在夜色中一瞥而过的神秘景象感到惶恐,并尽最大努力去理解他们存在的方式。文教之外,关于这个传教士内心深处的改变,至今我们只能从他翻译到西方的那些道家经典中窥得一些痕迹。

    (媒体已用稿)

  • 甘宁流水账&致谢

    作者:Luna 发布时间:2014-07-19 01:53:44

    这不是一篇书评,只是一篇流水账和CE致谢。

    甘宁是我参与制作的第一本中文版LP指南。去年8月我刚从北京回到成都,生活被分成了三部分——学车、做书和偶尔相亲。作者调研和写作期间,我在云南、山东和韩国辗转。全书完成的时候我拿到了驾照,准备前往上海。出版的时候已经是今年夏季,我在上海,而工作之余的旅行计划已经排到了明年。

    甘宁一共有6位在路上作者和4位了解章节作者。这10个人当中我亲眼见过的只有3位,与其他人的交往全在于微信、QQ、电话和无数封邮件。而在决定让他们来写之前,我一个人都没见过,简历、样稿、过往的作品和inhouse CE的推荐是我决定的依据。很幸运,他们都是靠谱的好作者,我们经常彻夜讨论稿件、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我非常感谢他们和我共同经历过的关于甘宁的日日夜夜。

    写甘南的梅朵是我决定的第一个作者。她在简历里写,她有一个藏族的未婚夫,所以很适合去藏区调研。后来她和未婚夫扎西从江苏一路骑着摩托车来到成都,沿途发微信跟我汇报行踪。然后我们在成都的小餐馆和青旅见过面,她给我讲了至今为止我遇见过的最神奇、最甜蜜的爱情故事。

    梅朵以前在上海一所大学工作,被派去西藏锻炼。她从那里就近飞去了尼泊尔,在当地请了一个会说汉语的藏族向导,那个大眼睛、两湾酒窝的英俊男生就是扎西。后来别人问梅朵为什么不顾阻拦、坚持要跟扎西在一起,她都回答得斩钉截铁:长得帅!旅程结束,扎西以一个藏族人的直爽表示要梅朵做女朋友。可是梅朵还是矜持了一下,先回国了。然后两个人在每月电话费要花800多块钱的情况下异国相恋。梅朵第二次去尼泊尔,原本只是想再考察考察,但两人很快就在一起了。扎西跟着梅朵回了国,而梅朵不久也辞了工作。两个人在国内开始了共同的生活。可惜的是,因为梅朵妈妈的反对,他们相恋几年却始终未能结婚。我从来未曾见过谈了好几年恋爱的情侣还能如他们一样,每一次见面都给我一种他们在初遇不久后的热恋中的感觉。如今两人在成都租房居住,小区外是一条种满了银杏树的街道。作为LP作者,梅朵经常骑着摩托车在各地跑,遇见过各种塌方、暴雪和无人区,而扎西一直都跟她在一起。

    第二个作者是河西走廊西线的冯帅。这是一个老作者了,重庆姑娘,天蝎座,特别认真,也就特别纠结,为了一句话的写法半夜给我打电话,好在LP的人都是夜猫子。帅永远是最后交稿的那个人,也永远都卡在deadline上,倒也绝不过时。最后那个阶段,这个经常神经敏感的女孩写稿子写到哭,经常半夜出去遛个弯、吃个烤串、抽几只烟,再回家一直写作到日出。最后的那天,我从中午在QQ上把她叫起床,就一直隔空守着她写,直到她半夜写完发给我。因为甘宁里有一个特别章节莫高窟也是帅的任务,所以她要写的量非常大,涉及到的专业性东西也做多,为此她阅读了无数资料,每一稿写完都请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校对过,以确保内容无误。之后,甚至一句话里几个字词的修改我们都讨论过数次,她的认真程度让我折服不已。

    帅经常做奇葩内容的梦,对周遭一切都非常敏感。在敦煌开始的意外恋情在她写完之后去了印度的时候结束,导致大家一度非常担心。但她在印度寻回了快乐的感觉,那是我认识她以来感觉她最好的状态。如今她开始做摄影这行了,在西南地区游荡。大概我们总有机会见面吧。

    宁夏原本是计划找2位作者的,但望若写邮件给我说,她很空,可以多接任务,我就一股脑把整个宁夏都给她了。望若的大纲交得很快,内容简明但准确,整个透出一股干练的气息,于是CA也是她了。望若是一个在路上写作的作者,走到哪写到哪,所以稿子交得快、内容又好,让我惊喜不已。作为一个热爱佛教文化的人,望若尽了一切努力去学习、了解穆斯林的文化,并且走遍了所有有趣和无趣的地方,所以宁夏这章客观又不缺乏感情。计划你的行程中好几篇也是望若写作或整合的。其实每位作者都只专注于调研的片区,要写出这种综合性、提炼性的东西真心不容易,需要所有人之间的充分交流和靠谱的统筹作者。这一点,望若很出色。另外,这个江南女孩在此趟旅程中和我一样爱上了滩羊肉,真的强烈推荐。

    今年2月,我在无锡第一次见到望若,跟照片一样漂亮。那时她正在写《丝绸之路》这本书,而我正在准备做《山西》。于是,山西的太原部分也是由望若完成的。望若带我去吃小笼,告诉我其实她平常只爱吃甜食,但最近大半年的调研她都去的是大肉加面食的北方。所以每次她想念甜食的时候,就去找家川菜馆,要一碗醪糟蛋喝下去,便又有了满满的动力。

    陇东作者黄侃淳通常被我们忘记了名字,因为所有人都管他叫下雨天。上哪儿哪儿下雨就是他的代名词,堪称萧敬腾第二。三个月没有下雨的斯里兰卡在他飞机降落的那一刻暴雨如注。而我唯一参与的一次LP作者上海聚会,因为有他在,下了4个小时的雨。以至于因为听说他准备跟我同期去安徽徒步,我立刻就退了火车票。好像他现在正在台湾淋雨的样子。

    下雨天是我第一次见面的作者。那时大家还在做大纲,他来成都出差,我们一起吃火锅,这个上海男生居然点了一份脑花,于是我们相谈甚欢。AB型、处女座,他最经常自黑的话就是报出自己的血型和星座。所以他不能忍受稿子里有各种颜色的修订和批注痕迹,每次都要改得干干净净才给我,导致我每次都对照上一稿从头到尾再仔细看一遍,才能确认他改了哪些地方。下雨天一直管我叫“地主婆”,因为他交大纲的时候晚了两天,我就各种方式催了两天。后来他一直叫嚣着要拖稿,但都很自觉地提前一两天就给我了。处女座大概是不能忍受自己超出deadline吧。此同学照片拍得非常好,但也很强迫症地要拍到了正确角度、剪成了完美比例才肯给我们看。

    骁珊是去年刚大学毕业,放弃了出国留学,来给LP当作者,一路听着《兰州 兰州》走遍了兰州。调研期间,她被偷了手机,算是不小的损失。这是个爱摇滚、弹吉他的女孩,当地人推荐中对苏阳的采访也是她做的。这个采访费了不少周折,骁珊不厌其烦地打过许多电话、发过许多邮件,终于得到了不错的内容。

    因为兰州这章字数少,所以骁珊还写了好几篇其他内容,包括负责任的旅行、手工艺和和当地人吃喝。作为一直在兰州吃牛肉面的姑娘,能写出这么一长篇甘宁各地的美食着实不容易。如今骁珊在北京的VICE工作。就她的年龄而言,她的生活算是比同龄人丰富许多。

    沐昀是最后加入的作者。河西走廊西线原定是男神尼佬(就是写历史的那位)来写,但男神太忙,于是那时还在国企上班的小沐自荐来当作者。看过样稿和简历,我就给他打了个电话,那头的男生有礼貌得过分,后来作者就换成他了。事实证明,小沐是最好的那种作者。调研认真细致,文字细腻得不像是个北京男生,富有感情,但又不缺乏理性客观,内容丰富又不过分,最适合LP的要求。CE们都爱小沐写的东西,所以之后他参与过好几本书。

    而在最开始,他只是一个向往着在路上的生活却在国企工作的员工,从简历里能感觉出现实的压抑和对远方的向往。定了他当甘宁作者之后,小沐立刻就辞了职,放弃了那个铁饭碗,成了一个带着照相机漂泊无定的作者。去年我收集照片,小沐发来的最多,拍得也相当美。果然还是LP适合他吧。

    另外,还有了解章节的作者们,感谢这些堪称专家级别的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当时在国外不知道哪个国家的宁二为甘宁写了好几篇,每次我们的邮件往来都大段大段的意见交流,有几封是他在穆斯林节庆期间写给我的,而我则是在韩国拿着手机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回给他。拖稿男神尼佬其时在印度,要找他人太不容易,我和小可试过了邮件、微信、QQ、微博和豆油等一切方法。而黎简和滕左都在国内,都在繁忙工作之余提供了高质量的稿件。

    感谢inhouse CE小可,我们讨论、吐槽,和作者们一起完成了这本书。感谢Emily,给了我许多意见和帮助。感谢如今远在新加坡的孝忠,我们唯一的一次见面竟然就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让我从一名NGO离职人员成为了旅行指南的编辑。感谢母亲在我还未出生时就乘坐绿皮火车带我去往边疆,感谢父亲将我掩藏在列车卧铺的被窝中,无数次在兰新线上来回。感谢曾经与我同路旅行的朋友,和我在一个人的旅行中萍水相逢的人们,因为与你们相遇相伴的经历让我能意识到在路上的意义。感谢帮我拍了简介那张照片的日理万机同学,陪我在云南、山东、韩国的青旅看稿子、回邮件,感谢你与我同路的所有时光。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好评(674+)
  • 图文清晰(81+)
  • 情节曲折(342+)
  • 无颠倒(554+)
  • 引人入胜(438+)
  • 还行吧(223+)
  • 可以购买(175+)
  • 无多页(243+)

下载评价

  • 网友 沈***松: ( 2024-12-10 09:34:10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陈***秋: ( 2025-01-04 16:40:13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瞿***香: ( 2024-12-21 16:10:46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芮***枫: ( 2024-12-12 10:51:55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郗***兰: ( 2024-12-09 11:51:12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蓬***之: ( 2024-12-09 23:34:06 )

    好棒good

  • 网友 谭***然: ( 2024-12-26 20:48:28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游***钰: ( 2024-12-20 03:48:53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訾***雰: ( 2024-12-25 23:18:2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印***文: ( 2024-12-10 06:44:04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谢***灵: ( 2025-01-02 05:59:54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马***偲: ( 2025-01-04 12:11:16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2-17 00:56:20 )

    五星好评

  • 网友 詹***萍: ( 2024-12-16 21:09:16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曾***玉: ( 2025-01-01 10:08:47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