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幼祥四格漫画系列乌龙院(第12卷):桃花十八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敖幼祥四格漫画系列乌龙院(第12卷):桃花十八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敖幼祥四格漫画系列乌龙院(第12卷):桃花十八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敖幼祥四格漫画系列乌龙院(第12卷):桃花十八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敖幼祥四格漫画系列乌龙院(第12卷):桃花十八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敖幼祥四格漫画系列乌龙院(第12卷):桃花十八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敖幼祥四格漫画系列乌龙院(第12卷):桃花十八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敖幼祥四格漫画系列乌龙院(第12卷):桃花十八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敖幼祥四格漫画系列乌龙院(第12卷):桃花十八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乌龙院》是台湾漫画家敖幼祥的成名作,讲述的是一座寺庙中,性格迥异的师徒四人,一面闭门习武,一面挑战江湖的趣闻轶事,人物造型神态各异,过目难忘;故事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堪称为一部全球华人原创漫画的经典品牌。
1982年,已在动漫圈打拼多年,积累了充分能量的敖幼祥开始在台湾《中国时报》上连载《乌龙院》四格漫画,随后又推出《乌龙院》爆笑故事漫画。余味深长的中华古典幽默精神引得无数读者心有戚戚,使敖氏作品风靡宝岛,一时间洛阳纸贵,销量达百万册之巨!
创作漫画已有20余年的敖幼祥一直笔耕不辍,除代表作品《乌龙院》之外,还创作出版了《皮皮》、《龟兔赛跑现场推论》、《快乐营》、《一只叫做扁食的猫》等百余册经典作品,对台湾漫画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多次获台湾优良漫画图书金鼎奖,并与蔡志忠、朱德庸同时获得台湾“时报出版”颁发的白金畅销作家奖。
敖氏作品源于传统,颠覆传统,其*推出的130则Flash网络动画短片又获空前好评,正通过网络媒介进入到中国大陆的千家万户,引领着青少年的动漫潮流。
书籍目录:
第7卷 奥林霹客
第8卷 泡沫鸳鸯
第9卷 少年状元
第10卷 偷天换日
第11卷 墨汁拳王
第12卷 桃花十八
作者介绍:
敖幼祥:·小名:阿咪子,·上海人·生长于台湾,·天蝎座,·190公分85公斤,·小学四年级诞生本漫画·「我的老师是女鬼」·18岁入行成为动画师·25岁立志做漫画家·2002年在珠海成立动漫工作室,目前每日埋首创作中。
敖幼祥大事纪:·1957 年 10 月 26 日生于台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敖幼祥四格漫画系列乌龙院(第12卷):桃花十八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敖幼祥四格漫画系列乌龙院(第12卷):桃花十八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敖幼祥四格漫画系列乌龙院(第12卷):桃花十八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2003年,以《乌龙院》为代表的敖幼祥漫画在内地落地生根,博得满堂喝彩。其设在珠海的工作室亦不负众望,创作出《龟兔赛跑现场推论》的续篇——《龟兔赛跑,剧情版》,不仅在两岸三地同步发行,更一举夺得台湾“剧情漫画奖”,为全台湾惟一获此奖此殊荣的成名漫画家,敖幼祥一时风头无两。
书摘插图
书籍介绍
《乌龙院》(第9卷):1982年,已在动漫圈打拼多年,积累了充分能量的敖幼祥开始在台湾《中国时报》上连载《乌龙院》四格漫画,随后又推出《乌龙院》爆笑故事漫画。余味深长的中华古典幽默精神引得无数读者心有戚戚,使敖氏作品风靡宝岛,一时间洛阳纸贵,销量达百万册之巨!创作漫画已有20余年的敖幼祥一直笔耕不辍,除代表作品《乌龙院》之外,还创作出版了《皮皮》、《龟兔赛跑现场推论》、《快乐营》、《一只叫做扁食的猫》等百余册经典作品,对台湾漫画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多次获台湾优良漫画图书金鼎奖,并与蔡志忠、朱德庸同时获得台湾“时报出版”颁发的白金畅销作家奖。敖氏作品源于传统,颠覆传统,其最新推出的130则Flash网络动画短片又获空前好评,正通过网络媒介进入到中国大陆的千家万户,引领着青少年的动漫潮流。
精彩短评:
作者:창쳉 发布时间:2021-08-23 12:55:51
第三卷 金毛华佗、第11卷 墨汁拳王,第九卷 少年状元(大开本)。第十卷 偷天换日(小开本)
作者:万福村村民 发布时间:2018-09-10 08:26:20
想想还是会觉得开心,封面是马拉松
作者:包有为 发布时间:2024-01-17 00:34:21
乌龙院大长篇漫画系列(卷四十)
作者:别的熊 发布时间:2019-11-07 21:28:16
昨天在推上看到Kelly Link转艾肯作品,好奇搜了下,原来国内好多年前出过她的书,正惋惜呢发现居然刚好10月再版了,就干脆凑单一起买下;今天送到吃完晚饭赖在沙发上读完,哇整个过程德芙般丝滑哈哈。我我我最喜欢《三个旅行者》!沙漠里无人行经的小站,三个倒霉的驻站员:一个生平最大愿望是用一次信号灯,一个从没机会给旅人剪票,还有一个搬运工,天天锻炼身体却总是没地儿发挥……最后他实在受不了了,攒好久钱要出去度假,也终于让兄弟们有机会用用信号灯、给乘客剪剪票……另外两人直接兴奋到发狂
作者:波普绵绵DANCY 发布时间:2009-09-07 11:28:52
童年时的读物。
作者:simple 发布时间:2010-04-20 14:05:14
应该是高中时候开始看乌龙院的吧!!!记忆有些模糊了!
深度书评:
感谢一哥,给我们带来这个美好的武侠爱情童话
作者:枝小窝 发布时间:2017-07-06 22:43:34
看完书版的《废后将军》,来写一波长评。
很多年前在晋江看过短篇《废后将军》,当时虐得肝颤,眼泪流得很痛快,那时年轻,眼泪和同情心还很多,简直多到泛滥。看完短篇废后将军,直叹息女主的痴情,总觉得还有未尽之处,偶尔会强行解读,安慰自己,男主对女主不好其实是有苦衷的。
那篇文,算是心里的一道抹不去的白月光。
书版的《废后将军》看完之后,心里想起了朱茵参加《偶像来了》时说过的一句话,她说:“我觉得爱情其实是一种误会,当误会解开后,两个人其实就不爱了。”
书版中,左苍狼对慕容炎的爱,其实就是一种误会。
当她知道这是误会之后,也就渐渐不爱了,剩下的只有君臣之谊。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但却欣赏不来左苍狼这种飞蛾扑火般的爱情,我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势均力敌的,虽然左苍狼在能力上与慕容炎势均力敌,但她甘愿为奴,甘愿为臣,甘愿在他怀中强颜欢笑,让我觉得很压抑。相对比,我更欣赏《江湖小香风》中蓝小翅的洒脱。
自始至终,左苍狼爱上的只是她想象中的慕容炎。
一哥的故事,有催眠的魔力,我看这本书,又熬了一个通宵,又变了几根头发,又掉了几滴狼外婆的眼泪。
其中最让我惋惜的,其实是冷非颜,她明知慕容炎不是好人,却仍愿意效忠。她对慕容若说的那句话,深深的刻在我脑海里“起码在他手里,大燕不再向人称臣,燕女不再牛羊一样成为向西靖缴纳的贡品。”为了心中的理想,她愿意忠于自己讨厌的人,这种侠肝义胆令人钦佩,荡气回肠,慷慨激昂。她的声音,在我脑海里不停回荡。
我常常觉得,一哥的小说是将爱情童话和武侠童话结合在一起,演绎得淋漓尽致。
看得时候痛快,看完之后唏嘘。
一个个人物,鲜活的在我们脑海里,就如同我们的朋友。我多想抱抱那个孤独的冷非颜,令人欣慰的是,她最后死在了爱人的怀里,得到了爱人的谅解。所以我不认为,这是个凄惨的结局。
总的来说,书版的《废后将军》其实是一个带有温度的虐文。它是一篇在逆境中成长,在孤独中坚强,在痛苦中醒悟的故事。
左苍狼的故事告诉我,一个女人只有在足够强大的时候,才会不用害怕遇见渣男,不用害怕被陷害,不用害怕没办法保护家人。
我足够强大,无所畏惧,所向披靡,俯仰无愧于天地。
最后,非常感谢一哥,给我们带来这个美好的武侠爱情童话。
——永远爱你的路人丁
一切都在碎片中重新定义
作者:Fēēēēlínnnng 发布时间:2022-05-17 09:35:32
坦白说,如果我正是伊娃·霍夫曼书中那个时代的东欧人,大约会有很多机会感受到失礼和冒犯,尽管霍夫曼讲自己东欧之行的初衷,是为了重建自己和故土的情感羁绊,但事实上,这种意图在书中表现的并不充分。而尴尬之所在,则是她总是若有似无的表现出的某种优越感,或者说是居高临下的视角,这让她自称的对波兰的浓郁情感,添上了立场鲜明的叶公好龙的色彩。在文末的部分,她有提到和罗马尼亚人布祖拉的一段对话——后者在罗马尼亚经营一个模棱两可的基金会——布祖拉尖锐的指出,当时对东欧表现出强烈兴趣的西方人,根本搞不清楚东欧诸国是什么样的情况,他们只是想要用他们的钱,在当地砸出一个高呼反对的爆裂自由民主的浪漫故事,以满足他们占据报纸头条的空洞虚荣心。
虽然霍夫曼很自觉的把自己跟布祖拉口中的西方原始主义划清界限,可并不会削弱她在“回到”东欧时所持有的那种猎奇心理的粗鲁。这让我想到很多大城市里的人,总是迷恋在某些保护的很好的原始村落里抒发自己廉价的感慨,但是如果让他们住到那些用年代感换取采光通风的民居标本里去,大约都是唯恐避之不及。就好像霍夫曼口口声声说自己对波兰和东欧是有特殊感情的,但实际上她想要回溯的只是她想象里的波兰或东欧的样子,所以她才会在旅行的间隙因为些许的熟悉就心满意足。
因为先读了奥兰多·费吉斯的《娜塔莎之舞》,就会下意识的把伊娃·霍夫曼那种离开国家的乡情,更表现的更为激烈的斯特拉文斯基相比较——后者甚至把自己的创作与故乡之间的丝缕都剪除殆尽,使得他在年迈时候回到俄罗斯这件事,充满了灵魂深处自我鄙视和无法面对的悲情色彩。是的,一个抛弃故乡的人,到底有多少自以为是的资格,来宣扬自己对故土的眷恋。或许,就是这种情感上很难自圆其说的状况,加重了霍夫曼置身事外的傲慢。也正是这种有意或无意保有的距离感,让霍夫曼在描绘自己和东欧之间情感联结的时候,很缺乏说服力。反正她自己也提到了丽贝卡·韦斯特的《黑羊与灰鹰》,并以韦斯特经过两次旅行就不能自拔的陷入对巴尔干的爱,来作为自己寻找情感归宿的引子。韦斯特的作品并不只是因为篇幅而显得厚重,她在提炼巴尔干前世今生时,以强大的纵深感提供了足够宽广的共情空间,这是她不可抑制的爱的基础。
但是,霍夫曼在这本书里,始终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她自称因为一成年就从波兰人变成美国人的移民背景,所以同时拥有东欧纯真热诚和西方老练冷静的悟性,于是可以用更通透的方式看得明白剧变后的东欧是怎么了。但是她自己的情绪并没有沉入到她写的那几个国家里去,使得她走马观花一样的叙述,白白辜负了她很是冒险的千里走单骑,从这个层面来看,是扣分的。事有两面,或许就是因为她自始至终都怀有某种疏离感,使她笔下的东欧人群像生动且克制,不仅显示着不同国家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了鲜明的代际区别,是和韦斯特不一样的另一种趣味。在这里,她沉入不够成了一种奇特的留白,让人可以想象霍夫曼在第一次回访东欧,和一年后再次回访东欧之间,那些人经历了什么,以及未来又能做到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并不会引发定向的情感共鸣,而是提供了一本变动时代真实人心的素描指南,就各种不安和恍惚,过分的自信或者悲观,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的互换,走上同样路径的两代人。
如果基于特定的逻辑关系,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冲突,或许可以被视为东欧诸国站前战后历史的缩影。最大的共性就是,成为反对派和异议者的中青年,很多都是政治精英家的孩子。和另一些被保护的不谙世事的二代不同,他们几乎都受困于教育和实际情况的矛盾而十分不适。某种优秀的“基因”迫使他们去寻找答案,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现在这批人不行。于是,他们走上了叛逆以及反抗的道路,或不成熟,却表现出一种惊人的理性和冷漠。这让他们可以仿佛可以破坏一切、然后重建一切。
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要知道这批在孩子们眼中不行的人,曾经也是看他们的老人不行的叛逆小鬼。于是问题来了,到底是为什么,让那些满腔热忱、为了理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以及在革命成功后的早期甘愿过着斯巴达式清贫生活的人,变成了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格格不入又稀松平常的反面角色了呢?或许,斯大林是要对此负责的,因为用特权加警察制度来维持队伍的稳定是他搞出来的事情,就此以后,在苏维埃这庞大的帝国界内,入党不再是为了形而上的信仰,而是为了衣食住行的理想——显然,这是一种人格追求的倒退,也是激发了年轻一辈不满的倒退。
但是,到了苏联解体以后,同样的倒退也用另外的形式发生了。在波兰和捷克看过了忽然开放的不知所措以后,霍夫曼在匈牙利看到了奇特的“重建”——被涂掉的皇冠又会画了回来,马路和建筑也找回了旧的名字,这个国家仿佛在竭尽所能的和倒地的老大哥切割关系。但是,总有另一种冷漠说出大家不爱听的话,回归奥匈帝国的某些字节,是一种历史倒车。那一位学者很是无奈的指出,大家想要回去的匈牙利,其实是想象中的匈牙利。也是,哈布斯堡本就是集鬼畜之大成者,怎么能够成全他们挣脱了铁幕以后的理想主义。
这既像是东欧诸国的诅咒,又像是他们的枷锁。诚如霍夫曼所言,这几个国家站在兵家必争之地上,偏偏有没有大到在国力和军事上都形成规模效应,必然就会成为多变国界的典型例子。霍夫曼颇为无奈的笔触罕有地流露出情感,认为这种被放肆安排的命运,是东欧诸国一切不幸的肇始。纵然霍夫曼以铿锵有力的笔触指出,东欧地区的历史与西方时间一样轮廓鲜明,可是霍夫曼仿佛忘记了,即便是疏离孤僻的大不列颠,固定成现在的国界线也不算是太久的历史事件。
于是,东欧诸国没有可以回去的历史,又因为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被牢牢地圈禁在铁幕之后,形成了与世隔绝的不知所措。有人提到,复原故纸堆中的种种——譬如华沙在战后十余年,依据画作和照片的重建,目的是重塑民族凝聚力,再譬如像匈牙利这种,把哈布斯堡的遗迹捯饬一下当做新的图腾,好像还有个国家试图借助宗教的力量,找到心灵的归属——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把某些东西从“冰箱”里挖出来,这冰箱,当然是斯大林给的。表面看起来是重见天日了,但那位学者也很认真的提出,那些把所有一切“解冻”的人,谁给的自信认为解冻以后就是活蹦乱跳了呢——我想,他们肯定都没有看过《古今大战秦俑情》,泥坯之下没有温差还带有前世今生的加持都难以自洽,况且冰雪消融后怕是只剩下脏兮兮的一团不知道什么东西:非古非今,不东不西,瞻前顾后,寸步难行。
这种悲观的情绪,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霍夫曼拜访的各界人士身上都有所表现。或多或少,他们大概都想到了赫鲁晓夫曾几何时大张旗鼓的“打倒斯大林在行动”。谁能确定,戈尔巴乔夫的黯然离场和叶利钦的放飞主义,会不会出现新一轮装腔作势的和解与包容。从波兰开始,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表现出过于谨慎地试探,他们仿佛正在赶着上架进入西方的世界,然而仔细一看,每个人的影子都还黏糊糊的留在地面上。
包容,这也是被斯大林冻死在这几个国家的东西。霍夫曼虽然只在一个国家感慨那些迷人的风貌来自于通衢要地的民俗交流,但实际上,她写到的每个国家都不是那么单纯的自闭儿童,在个人的小宇宙里酝酿出灿烂迷醉的文化。但是,这种对文化差异的兼容性,因为斯大林搞没了。有一本书里提到,当时斯大林在对待卫星国的时候,做过很多简单粗暴民族大迁徙的事情,在激化了彼此矛盾的同时,无形间还拉大了多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的相对数,由此酝酿了压迫少数派的必然性。
但是,彼此互看不顺眼这件事,也不能单纯的只怪斯大林,在战火纷飞胜败迷乱的年代,找到一个共同敌人,比找到一个共同朋友,更容易把彼此黏合在一起——这个显然也是大多数情况下战友之间的情份更比金坚的关系。在波兰,霍夫曼看到了人们把想象中的坏蛋定义成犹太人,不论是谁,甚至是自己选出来的总统,也会因为某个讨人厌的地方变成犹太人。在另一个国家,则变成了捷克人。但是表达了那种愤恨的人,并不知道犹太人和捷克人到底讨厌在哪里——仅仅是因为某些口口相传的共同记忆。
问题在于,记忆是可以被塑造的。希特勒为他的第三帝国强化了犹太人背后一刀的限额嘴脸,波兰人也曾经在特殊的时代为自己刽子手的行为寻找合适的理由。霍夫曼很认真地听完了波兰人是怎样刻画自己心目中可怕的犹太人之后,毫不客气地问他们,是否知道当时在波兰的犹太人其实都是穷困潦倒的,他们没有逃是因为他们没有钱没有能力逃。波兰人应该是打了个哈哈,毕竟谁会去计较传说的真伪呢?或许,他们只是很单纯地觉着,无非是大家聚在一起找一个人说说坏话,解解枯燥生活的闷气而已。
这倒也不是让霍夫曼觉得没眼看的那些底层人民的毛病,大约应该是人性里根除不掉的毒草。 妖魔化、阴谋论、找一个共同的替罪羊,凡此种种,必然会比天下为公、大道无私好用几百万倍——要晓得西方世界的天子下凡也是找了个瘦长瘦长低调至极贴地行进的公敌来着。当然,就像霍夫曼听某位前审核人员的自述一样,重点不是落在纸面的话,而是你如何定义那些话有没有表达出反革命的意思——象征意义,指引着一切,包括反对和达到。于是,在波兰,在匈牙利,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在保加利亚,在罗马尼亚,这种象征意义因为时代的特殊性被放大成反对一切的本能:随时准备反对,随时准备打倒。
霍夫曼尤其指出了波兰文化中“反对”的基因性存在,它促使波兰民众并不害怕冒险藏匿异议人士,同时也提供足够的耐心,以支持他们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反对之后终于迎来一次成功——这是一种回报。但实际上,这里有点讽刺的,因为波兰的“独立”,或是从莫斯科无法兑现某些福荫开始的。这不重要,因为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政治精英会坦然接受自己的子女成为反对自己的新异议分子,且为他们能够凭借内心的理想指引而行动,觉得高兴——在这种语境下,高兴可比骄傲有意思多了。
其实,我会稍微好奇老一代异议者对年轻人的看法里,是不是会有类似“我也曾经豪情万丈,回来却是空空的行囊”这种世故冷淡的心理。或许有吧,但霍夫曼没有把那些拿出来写,她落笔更多的地方是,很多人,即便受到了迫害,即便饱受失望,但依旧没有背弃没有离开。其中,当然有政治精英,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是斯大林余威缭绕的共产党政治精英——在罗马尼亚,共产党赢得了选举,然而声称自己不会背弃元初信仰的宣言,却出现在保加利亚。
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走过的上了年纪的老人,迫切赤忱的希望她的党能够摆脱过去——显而易见,她指的应该是斯大林和莫斯科加诸的过去——重拾古老的理想主义核心。她诚挚地怀念牢房中相互扶持和信赖的关系,那种纯粹的因为理想而聚集到一起的战友,尽管有一些人在未来变成了杀手,变成了敌人,在她看来却不是愤恨,而是心酸。倒是可以理解这种感性主义,人们在牢狱里探寻国家的未来——某年轻政治犯诚实地说,那是因为在里面太闲了,只有写作思考学习了——并且因为共有的并不成熟的理想抱成团,却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渐渐分道扬镳。
这倒也不是共产党人独自拥有的悲剧,新的异见者借由苏维埃崩盘终于走到目前,那些曾几何时互补的差异性摇身一变,成为了拉大间隙的排斥力。这仿佛也是值得研究的命题,失去了靶心的战友和搭档,有着显而易见反目成仇的高概率,难道维护信仰实现理想的凝聚力,在打倒共同敌人这件事的面前,完全惨败?在更年轻的人眼中,这好像是一种受困于历史坏遗产的陋习——当被问到有否从年长一代的异见者身上学到什么,更年轻的人笑了,他们认为自己才是老师,因为同样的阶段,那些人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他们不但走了过去,依旧保持欣欣向荣。
我有点忘记霍夫曼得出经验教训本来荒唐的结论,跟这一段对话有没有关系了,但很显然,新贵们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当下的情况。忽然就自由化的市场和依旧匮乏的物资变成了荒诞剧的布景,人们仿佛努力工作积极生活但实际上生活质量却是肉眼可见的下滑——当然,或许并不存在什么新贵,高阶层的领袖容易取代但中间层的面孔一成不变,曾经的秘密警察依旧存在于他们无处不在的传说中,用前任的规则打败前任以后的现任并不知道如何弥补和改善前任遇到的问题——一切好像变了,一切好像没变。
这加剧了各个阶层的迷茫,在所有的东西都看起来一样的年代,没有嫉妒没有竞争,假装工作耳语度日——因为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反而有一种很难去评价的安定感。而随着苏联解体,所有的规则都变得无所适从,甚至还发生了警察静坐,以希望新的政府可以告诉他们,以后究竟应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何种角色。也正是因为这些国家被调教的过于顺从,使得莫斯科的退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空洞,这里再次出现了一个矛盾,反对莫斯科声称自己从雅塔尔时代就被抛弃的东欧人,到底有没有想过反对或打倒成功了以后,要怎么弄?
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好的,那就是经过了斯大林的训练,东欧诸国在当时没有所谓的左右之分,也没有什么政治正确的观念。以及因为首先是凭借战友的身份获得认同,男女平等也并不构成问题——另一个犹太女性呵呵的讲了其他的故事,大致是她有很多标签被讨厌,所以轮不到女性,不过也是从旁佐证了性别不重要这件事。所以,在规划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各种人,历史学家、哲学家、甚至作家和艺术家,都有机会加入进来,即便是言之无物的讨论,至少对霍夫曼来讲,也表现出了一种卓然的令人感动的生命力和活力。
不过我不大确定,东欧人和西方人是不是喜欢霍夫曼对彼此间关系的定位——霍夫曼认为,充满活力的东欧正在试图用西方(霍夫曼这个前波兰籍犹太人的用词是“我们西方”)的定语,来构建东欧诸国自己在西方价值体系中的上层建筑。然而很遗憾,他们数十年都在铁幕后生活,使得他们的认知和智识已然跟当代世界脱节——某个保加利亚的医生也提到,他知道自己所学和现代医学已经基本上是两码事,但无力改变——这种状况的后果就是,他们只知应然,而不知实然。
应然与实然这组对比词是从《娜塔莎之舞》中学来的,费吉斯用以概括斯大林对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要求。落在本书的语境中,很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比如失去了国家津贴的艺术家们忽然就陷入了窘迫,他们当然知道爆米花文学更容易赢得读者的钞票,也知道所谓国家的文化传统无非是仰赖于拨款和津贴才能让他们为所欲为。现在,他们忽然要面对读者的猎奇心理和对西方的好奇八卦双重压迫,怎么不胆战心惊。当然,其中还有一点,早就习惯了用寓言式的春秋笔法来讲故事的作家们,忽然发现自己从玩梗大师成为了伊索复制品,这种难堪也是很打击人的。
霍夫曼在此对东欧诸国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轻慢,力透纸背,所以我就特别不明白,她如实记录了人们对她“美国人”的呵呵反应,是出于何种心态。因为不只是和原始西方主义划清界限的地方,大部分试图和西方合作以提振祖国发展的人,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西方人”以一种猎奇的态度过来,然后用漫不经心的诚意画上一轮大饼随后拍拍屁股走人。完全可以想象到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内心的恼火,但是他们得忍着,因为他们的国家缺钱缺技术,又需要发展和进步。
所以,他们某种程度上的恳切,也是和另一些历史故事的呼应——在看到繁荣的几乎从未被大规模迫害的布拉格古城区,霍夫曼忽然想到,德国人入侵的时候,想要保全华丽的首都,大约牵制了捷克人反抗的程度。有一些国家的建筑经过战火然后凭借重建,完成了历史和荣耀的拼图,还有一些国家的风貌因为某个人的好大喜功而被夷为平地,造成了荒谬的流离失所。捷克属于第三种情况,它仿佛没有失去什么,因为充当过两次受害者,所以历史也不会太计较它是怎样避免失去,而只看到它的风姿绰约。
福山说,国家即便不受困于自己的过去,但却无法逃避历史对未来施加的影响。霍夫曼用自己时隔一年的两次旅行来证明东欧五国/六国的无从好转,仿佛并不足够有说服力,但实际上,至少从霍夫曼的描述来看,旧的悲观依旧悲观,原来的乐观还是乐观,失望依旧进行,期望也算不上是穷途末路。也是,对于一群国家来讲,一年时间想要看到他们改头换面,完全就是乌托邦式的招摇撞骗,反倒是人民如果得到充分摩擦和试炼,大约还是有机会站在西方民主国家的肩膀上,自成一派——就像福山欢欣雀跃的那样。
然而,霍夫曼比福山更早的看到了某些不善的信号,这大约跟她本身在波兰长大有些关系。捷克和斯洛伐克变成了两个国家,而曾经女性地位完全不会构成话题的波兰通过了一项禁止堕胎的法案,同时,不少女性都开始呼吁不工作回归家庭的权利——荒唐的是,这正是西方女性想要摆脱的困顿。那么,更接近西方的东欧,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了?由此,霍夫曼说,东欧人在西方人接近他们的同时也接近了西方人,于是单面镜被拆掉,彼此对诸如政治正确之类观念的渗透,开始加速了他们微妙的民族自尊心且由此滋生分离主义。
对此,霍夫曼总结到:
“在乌托邦理想的缺席中,在他们自称的自由规范和保守拉扯力量的混合里,这些更温和的东欧社会正在仿效我们这当代的“正常”世界,而且刚好在一个我们的社会安排的缺点也变得明显的时间点归队。在我们这边,持续把东欧当成我们投射的一个屏幕来观察的诱惑依然强大,那里依然是个广阔的区域,也可视为道德的荒野保留地,应能幸免于西方更深的腐败。
不过在最好的情况下,我认为东欧应该不算是个投影,而是倒过来,是一种自我反射。
那里的社会目前是个实验室,里面的一切都被从碎片中重新定义,而且是在我们世界的语境下、以我们的术语来重新定义。因此,他们等于是在间接地挑战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世界到底是什么,还有我们想要世界包含什么;其中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又是该被指责的;什么是我们会建议我们友善以待的人采纳的,什么又是该丢弃的。”
谁知道呢?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速度慢(530+)
- 种类多(670+)
- 五星好评(172+)
- azw3(472+)
- 不亏(150+)
- 一般般(415+)
- 无缺页(429+)
- 已买(305+)
- 小说多(214+)
下载评价
- 网友 权***波: ( 2024-12-18 04:51:44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田***珊: ( 2024-12-17 20:17:00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戈***玉: ( 2024-12-31 01:25:15 )
特别棒
- 网友 薛***玉: ( 2024-12-26 11:20:33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养***秋: ( 2024-12-20 11:36:14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邱***洋: ( 2025-01-06 00:56:17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石***致: ( 2024-12-16 04:11:59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詹***萍: ( 2025-01-02 13:45:38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焦***山: ( 2024-12-30 14:13:57 )
不错。。。。。
- 网友 孙***夏: ( 2025-01-06 14:17:14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索***宸: ( 2024-12-14 12:40:00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家***丝: ( 2024-12-21 22:26:51 )
好6666666
- 网友 冉***兮: ( 2024-12-14 18:15:21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青少年逆反心理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世纪末的爱情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大成拳学 和振威 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正版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卡尔·弗莱什回忆录【正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2020护师技术资格考试单科过关随身记(专业知识)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坦呈自我 (美)赛森格 著 李茁 译 樊美筠 项绚华 校 北京大学出版社【正版书籍】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有声词汇:第2级(附磁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荒淫无道隋炀帝传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诗经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全新正版图书 财务报表(快学快用实笔记) 韩坤珏 电子工业出版社 9787121399091青岛新华书店旗舰店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7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