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云海 -曹操评传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7 01:08:38

曹操评传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曹操评传精美图片
》曹操评传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曹操评传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656724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
  • 页数:165
  • 价格:21.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7 01:08:38

内容简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了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的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书籍目录:

总序

第一章乱世的奋斗足迹

一、动荡乱世

二、宦官家庭

三、任侠少年

四、初试锋芒

五、讨伐董卓

六、逐鹿中原

七、统一北方

八、三分天下

第二章不凡的戎马生涯

一、镇压“黄巾”

二、兴兵诛暴

三、收编“青州”

四、平定徐淮

五、决胜官渡

六、远征乌桓

七、遗恨赤壁

八、巧取关中

九、经营合肥

十、撤兵汉中

十一、解救襄樊

第三章丰富的军事思想

一、好兵法注《孙武子》

二、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修耕植以蓄军资

四、善用人唯才是举

五、握军权不图虚名

六、严治军赏罚分明

七、欲攻敌必先谋敌

八、善诡诈兵无常形

第四章英雄的是非评说

一、文学效应

二、舞台形象

三、翻案文章

四、历史真相

五、英雄能臣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曹操评传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曹操评传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曹操评传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了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的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精彩短评:

  • 作者:善施 发布时间:2023-07-09 17:11:25

    看太多没有绝大多数人能住的房子

  • 作者:良夜正迢迢 发布时间:2020-10-02 16:02:58

    又有历史,又有亲历,老一辈的文字工作者文笔就是这么亲切敦厚,娓娓道来。

  • 作者:加州_K1kp 发布时间:2021-03-18 07:29:57

    好几章写的很有启发

  • 作者:彬崽子啊 发布时间:2020-02-16 14:20:45

    画面感十足,赏析通俗易懂,诗词爱好者的首选

  • 作者:黑铁皮 发布时间:2019-09-03 20:38:20

    20190829

  • 作者:满地 发布时间:2019-06-27 20:49:14

    崔恺大约2005-2015年的作品集,项目类型挺多的,平均质量还不错。图纸很少,照片为主,项目介绍很一般但重要的项目都会附一段评论/访谈,有些确实蛮值得看的,讲和甲方/用户的互动、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各种尝试。不过跟“本土”确实关系不大。我记得崔恺有次讲座说本土指的是基于场地,等于没说== 3.5星。


深度书评:

  • 于连:被误读的野心家,遭背叛的痴情人

    作者:临素光 发布时间:2018-09-03 17:10:17

    在翻开《红与黑》之前,我满心以为,会看到一个脚踏两只船、靠女人上位的渣男,是如何翻船受死的大快人心的故事。

    没有想到的是,我竟然会在结尾的时候,为他流泪,心痛得辗转难眠。

    这不能怪我误解他。近两百年来,有无数读者跟我有相同的误解。因此,我打算梳理一下《红与黑》的脉络,结合作者司汤达本人的经历,为这个23岁死于斩首的年轻人辩白。

    一、于连的原型

    《红与黑》的副标题是“一八三0年纪事”,讲述了主人公于连作为乡下木匠的儿子,相貌俊美,苍白羸弱,不擅长体力劳动,只喜欢看书,因此常常遭到父亲和两个哥哥的打骂。后来向谢朗神甫学习拉丁文,被其推荐到维里埃的市长德·莱纳先生家去当家庭教师。

    在那里,19岁的于连与年近三十的德·莱纳夫人相恋,后来为避免丑闻暴露,也由于德·莱纳夫人的良心谴责,在她和谢朗神甫的安排下,将于连送到贝藏松神学院学习。

    贝藏松神学院的院长彼拉神甫极为欣赏于连,又将他推荐给巴黎的大贵族德·拉莫尔侯爵当秘书。于连凭借过目不忘的绝技,以及冷静妥帖的办事能力,深受德·拉莫尔侯爵赏识。而于连也在此期间,与德·拉莫尔侯爵的女儿玛蒂尔德相恋,并使她怀孕。

    迫于女儿的压力,德·拉莫尔侯爵不得不赐予于连贵族的姓氏,并且提拔他当上骑兵中尉。就在于连即将飞黄腾达的时刻,德·拉莫尔侯爵收到德·莱纳夫人的信,指控于连是一个色诱贵妇来获得名利的无耻之徒。侯爵大怒,撤销了一切封赏。于连激愤之下,在教堂向德·莱纳夫人开了两枪,随后他被判斩首,上了断头台。

    司汤达写作《红与黑》,其故事原型来自1827年发生的一桩凶杀案,被称为“贝尔德杀人案”。

    贝尔德是一个乡下马掌匠的儿子,羸弱聪明,向当地的本堂神甫学习知识。随后,经本堂神甫介绍,成为米休先生家的家庭教师,后与比他大十一岁的米休夫人相恋,被米休先生扫地出门。后来贝尔德去了德·歌东先生家任职,与其女儿有染,也被解雇。此时他求职屡屡受挫,想重回教会也遭拒,就对米休夫妇心生恨意。他于1827年7月的一个星期日,潜入村中教堂,先向米休夫人、后向自己连开两枪,两人都重伤倒地。最后贝尔德被判处死刑。

    很显然,于连的经历和结局,都贴合贝尔德的人生轨迹。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学创作和故事原型是两回事,文学人物与人物原型更是不同的两个人。

    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贝尔德枪杀米休夫人后,在法庭上将全部责任都推到米休夫人身上,妄图为自己脱罪,毫无悔过之心,可谓恬不知耻。而《红与黑》中的于连,在枪击德·莱纳夫人后,拒绝了一切脱罪的帮助,一心求死。然而,当他得知德·莱纳夫人还活着,竟然喜极而泣。

    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司汤达笔下的于连,早就挣脱“贝尔德杀人案”的桎梏,展现出充满矛盾、极为复杂的人物魅力。

    二、靠女人上位?靠实力

    不可否认,于连俊美非凡的外貌,给他带来了很多便利:

    在德·莱纳市长家,德·莱纳夫人和夫人的贴身女仆都爱他;在德·拉莫尔侯爵家,眼高于顶的玛蒂尔德小姐也爱他。甚至当他去神学院报到的时候,随便走进一家餐馆或者咖啡厅,都能得到老板娘和女招待的垂青,主动送上近乎免费的晚餐和咖啡。

    晚餐和咖啡倒也罢了,更令人眼红的是,德·莱纳夫人的爱,让他得到免费上神学院的机会;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更让他跻身贵族阶层,获得军衔。

    因此,《红与黑》甫一问世,批判于连靠女人上位的恶评,就从没有消停过。

    然而,当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他的确由于女人获得成功,但这是结果,却并非他的原始动机。

    于连想要的东西很简单,他想要功成名就,想要出人头地,想要突破阶层的藩篱。对了,还想要高贵女人的青睐。也就是说,在于连看来,功名和女人是并列的,都是能够满足他虚荣心的方式,但他却并没有将女人视作获得功名的工具。

    事实上,当我们梳理于连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现,与其说他是靠女人上位,不如说是“靠”男人上位,因为他晋升的关键节点,实际上都来自有权势的男人们。

    于连的第一次身份晋升,是从木匠的儿子成为家庭教师,这得益于恩师谢朗神甫的推荐。

    他的第二次身份晋升,是从家庭教师成为神学院学生,虽然德·莱纳夫人鼓动丈夫出资,但门路仍是谢朗神甫找的,因为贝藏松神学院的院长是他的旧交,而院长之所以一开始就对于连高看一眼,也正是基于此。

    他的第三次身份晋升,是从神学院学生成为大贵族的秘书,这源于神学院院长彼拉神甫的引荐。而德·拉莫尔侯爵不仅将他视为得力助手,也当做晚辈和朋友。

    这些男人为什么都如此器重于连?难道也是因为他的色相?

    《红与黑》早就给了我们答案:在于连出众的外表下,他能够过目不忘,将拉丁文版《圣经》倒背如流;在神学院的学习中,几乎门门课第一,还破例成为助教;为德·拉莫尔侯爵工作时,他不仅胜任日常事务,还能突破重重险阻,冒着生命危险,为侯爵向国外送密信;他刻苦学习骑术和剑术,甚至能够赢过熟谙此道的贵族公子……

    正如书名所指,于连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如果他穿上红色的军装,就一定要成为战功赫赫的将军;如果他穿上教会的黑袍,就一定要成为位高权重的主教。

    的确,他野心勃勃,但他的野心也来自他出色的能力。这一点,玛蒂尔德小姐也看出了,就像她对父亲所说,在任何时代,于连都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当然,她也承认,有贵人相助会快得多。

    三、两段截然相反的恋情

    即便已经论证于连不靠女人上位,然而,新的道德谴责又来了:如果他把贵妇的垂青当做满足虚荣的工具,那他对德·莱纳夫人和玛蒂尔德小姐是真心的吗?是在玩弄这两个女人的感情吗?

    于连初次见到德·莱纳夫人,才19岁,带着一种没有见过世面的敏感羞怯,他的外表又如此柔弱秀美,比夫人的儿子大不了几岁,很容易就得到夫人的怜爱。

    而这位夫人虽然是城里小有名气的美人,却并不以此为荣。从十六岁结婚到现在,她历来安分守己,即便对丈夫没有感情,仍然是一个称职的贤妻良母,对其他男人的追求从不在意。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位温柔善良、没有阶级偏见的美丽妇人,对从小被父兄打骂、没有母亲的于连,带来了多大的心灵慰藉。

    书中不止一次将德·莱纳夫人比作慈母一般,于连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像她的儿子,只有在她面前,才会放下高傲的自尊心,问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因为他对上流社会的常识几乎一片空白,而他深知德·莱纳夫人不会嘲笑他,充满安全感。

    显然,于连与德·莱纳夫人的这段恋情,带有明显的俄狄浦斯式的恋母情结,我们稍后还会详细分析。

    不过,玛蒂尔德小姐则完全不同。对于德·莱纳夫人,于连是大着胆子主动出击,而对玛蒂尔德小姐这位侯爵千金,于连一直是敬而远之。

    原因很简单,还是因为于连极为敏感的自尊心。与德·莱纳夫人的温柔善意相反,玛蒂尔德盛气凌人,她仗着显赫的家世和惊人的美貌,将无数追求者视为小丑,对于人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厌烦至极。

    对于这样的人,于连只会竖起厚厚的心墙,不流露出任何情感,以免遭到来自这些上等人的侮辱和耻笑。反而是玛蒂尔德小姐,发觉于连的矜持和克制,激发了强烈的征服欲,主动抓住了他的手臂。

    此时,于连与德·莱纳夫人的恋情,早已在夫人的要求下结束。值得注意的是,这正是于连没打算靠女人上位的有力证据,如果他真有此意,玛蒂尔德小姐绝对是帮他上位的最佳人选,他绝不会这样无动于衷。更能证明这一点的,是于连对感情近乎笨拙的单纯。

    当于连受到玛蒂尔德的主动邀请,半夜爬进她的房间,在得到她以后,于连心中燃起了对她的强烈爱意。而玛蒂尔德出于一贯的任性骄纵,在确认自己得到于连的心以后,就对他失去了兴趣,还肆意侮辱他低微的出身。

    玛蒂尔德会故意提起其他追求者,于连根本不懂这是最常见的欲擒故纵,为此痛不欲生;当她又一次用最刻薄的语言践踏他的自尊心时,他甚至想拿起剑杀掉这个又爱又恨的女人,然后自杀,实在心碎至极。从于连的反应来看,哪里有半点借助女人上位的情场老手的样子?反而是被这位贵族小姐玩弄于鼓掌间。

    后来,于连终于在一位俄国亲王的点拨下,学会了欲擒故纵,明白了要表现出不爱她,才能够得到她的爱。在这场爱情征服战中,于连靠冷淡逐渐掌握了主动权,然而,他仍然不止一次控制不住自己,流露出对玛蒂尔德的柔情和爱意。

    于连的这两段恋情,对于德·莱纳夫人,是“心灵之爱”,是他灵魂休憩的温柔乡;而对于玛蒂尔德小姐,则是“理性之爱”,是他磨砺意志的修罗场。尽管截然不同,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对这两个女人,都是发自肺腑的真爱。

    四、“不合情理”的谋杀

    关于《红与黑》的结局,不少人都有争议。比如毛姆,他在《巨匠与杰作》中,认为于连与原型人物贝尔德已经有了很大区别,但司汤达仍然让他和贝尔德一样,枪杀曾经的情妇,这完全不合情理。

    乍看之下,好像有道理,贝尔德因为走投无路就怀恨杀人,并且力图狡辩脱罪,这与他卑劣的性格前后统一。

    然而,于连却并非如此。于连看到德·莱纳夫人的信以后,几乎没有流露出任何过激的感情。只是径直前往枪械店买了枪,潜入教堂,向德·莱纳夫人开了两枪。

    值得注意的是,于连开枪前犹豫了,几乎不忍下手;而案发后根本没想逃跑,束手就擒;在接受审问时一口承认自己的杀人罪行,没有丝毫辩白,只求一死。

    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德·拉莫尔侯爵收到德·莱纳夫人的信后,撤销了对于连的封赏,却仍然许诺,只要他离开法国,放弃他的女儿,就可以每年给他一万法郎的补贴。这可是一笔巨款,足以让野心勃勃的于连,在任何一个国家东山再起。

    于连为什么要放弃仍然光明的前途,要与德·莱纳夫人一起走上绝路?这还是那个为了出人头地、愿意死一千次的于连吗?这个被毛姆诟病的“不合情理”的情节,答案其实都在那封信中,我摘录信上最关键的几句:

    “先生,您向我打听全部真实情况的这个人,……这个人贫穷而贪婪,靠着彻头彻尾的虚伪,通过诱惑一个软弱、不幸的女人,试图谋求社会地位,出人头地。……他为了在一个家庭里获得成功,其手段之一就是竭力诱惑这个家里最有影响力的女人。”

    不少人都被德·莱纳夫人的这封信带偏了,跟德·拉莫尔侯爵一样,信中所写正是他期盼看到的,认为于连就是一个靠色相获得名利的无耻之徒。

    然而我们作为读者,站在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通读过这本书之后,就会发现这纯属污蔑。更重要的是,德·莱纳夫人稍后也会承认,这封信是由她的告解神甫预先写好,以宗教信仰的名义,逼迫她抄写下来的,根本不是出自她本意。

    事实上,于连与德·莱纳夫人的那段恋情,可以说是好说好散,没有任何怨恨的成分。当时夫人和于连合演了一出戏,撺掇丈夫把于连打发走,又不能惹人指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出钱供他去神学院念书。导致德·莱纳夫人这么做的最大原因,是她挚爱的小儿子病重,作为虔诚的教徒,她觉得是自己的出轨才受到上帝的惩罚,因此愿意主动终止关系。

    她之所以配合写下这封污蔑他的信,就是想死在于连的手中。她已经承受不住宗教和爱情的双重煎熬,而又不能自杀,只能出此下策。这就解释了,当她遭到枪击后没死,能够不顾枪伤的疼痛,奋力为于连四处奔走托人情,希望用“受害者的宽恕”来为于连脱罪。

    而当时的于连并不知情。德·莱纳夫人是他的初恋,是他生命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女人,他曾说过,与德·莱纳夫人在一起的那段时光,使他第一次感到人生的幸福。只有在她面前,他才可以像孩子一样卸下层层防备,展露心灵最柔软脆弱的地方,而不担心受伤害和被利用。

    可以想象,当于连读到那封信时,他这样看重的女人,将他如此珍贵的回忆,说成是“贫穷”、“虚伪”和“贪婪”,他是如何万念俱灰。我们可以说,支配于连向德·莱纳夫人开枪的动机,不是愤恨,而是心碎。

    五、于连——司汤达的理想投射

    于连之所以脱离贝尔德的原型,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显然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关。从表面来看,司汤达所塑造的于连,在各方面都与他完全相反:

    于连身材颀长,相貌俊美;而司汤达矮胖短腿,圆脸小眼。舅舅曾经安慰年轻的司汤达说:“你很丑,但你气度不凡。”

    于连深受女人欢迎,两个美丽的贵妇人爱他爱得发狂;而司汤达在情场屡屡受挫,他一生所追求的无数女人,大多以惨败告终,就算是他曾得到过的女人,也是一部心酸史:

    例如司汤达勾引过表嫂达吕夫人,每次幽会都要遵守她的奇怪规定,名义上是避开她丈夫,其实是为了避开她众多的其他情夫。

    司汤达还无望地爱过一个丰满布商的女儿,在长达十一年中对她念念不忘,当他终于得到她以后,在背带上幸福地绣上那个甜蜜的时间——九月二十一,中午十一点半。而事实上,她向每一个追求者都是这样慷慨献身。

    他曾经有一个情妇是女演员,为了让她同意跟他去旅行,司汤达东拼西借好不容易凑够三千法郎,这才让这位情妇屈尊同行。

    另一方面,于连做梦都想早生几十年,这样就可以在拿破仑的军队中,靠战功得到显赫的军衔,改变自己低微的出身。而司汤达本人,却真的在拿破仑手下效力,在1812年,他还追随拿破仑远征俄国。

    不过,即便如此,司汤达和于连渴求功名的勃勃野心也完全不同,无论是在拿破仑的军队中,还是在地方上当官,他都吊儿郎当,只想着白拿薪水四处玩乐,对公务和晋升没兴趣,甚至会因为远调任职的地方太无聊,干脆辞职不干。

    事实上,司汤达之所以在四五十岁时,坐在书桌前写下这部四十万字的《红与黑》,也是因为闲得慌,他年龄大了以后,样貌更糟,也没什么钱,就更找不到女人了。

    是的,女人,这就是司汤达终其一生的最高愿望,准确地说,他追求的是刻骨铭心的爱情。司汤达曾经说过:

    “对我来说,爱情始终是最大的事,更确切地说是唯一的大事。”

    表面上看起来,司汤达和于连迥然各异,然而,只有独具慧眼的人可以看出他们相同的本质。茨威格在《三作家传》中,就认为司汤达是把自己敏感多疑、渴望真爱的内心世界,从自己粗陋的皮囊中取出,放进了于连与之相称的俊美外表下。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红与黑》中,于连在消除猜疑、感受到善意的时候,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在他层层戒备的傲慢之下,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他还可以轻易得到女人的关爱,在他成为杀人犯后,还有两个高贵的美妇人对他不离不弃,其中一个甚至差点死于他手。这种动人的感情,正是司汤达终身求而不得的。

    六、司汤达的恋母情结

    在《红与黑》结尾,于连在临死前与德·莱纳夫人冰释前嫌,重新获得那种毫无防备、无比亲密的幸福感,这个情节构思,就要追溯到司汤达的童年经历。

    司汤达7岁时丧母,被严厉的父亲和姨妈抚养长大,这很容易联想到于连也是类似情况。司汤达从小对母亲就有近乎情欲的强烈爱慕,他在自传《亨利·勃吕拉》中写到幼时回忆:

    “我爱我的母亲,……我要在我的母亲身上到处亲吻,……她也热爱我,并且不断吻我。我又回过来那样热情地吻她,她有时竟不得不跑开。我憎恨我的父亲,当他走进来打断我们的亲吻的时候。”

    司汤达这种明显的恋母情结,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于连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又重新将全部爱情转移到三十多岁的德·莱纳夫人身上,反而对更加年轻貌美、更加地位显赫的玛蒂尔德小姐冷淡下来。

    在于连的观念中,即便玛蒂尔德怀着他的孩子,他也认为在他死后,她很快会凭借家世和美貌另嫁一个如意郎君,很快会把他忘了。只有德·莱纳夫人,竟然完全原谅了他的罪行,还会真心为他惋惜流泪,他甚至不得不强行与她约定,让她千万不要因悲痛自杀。

    最终,于连怀着无比幸福的心情,毫无遗憾地上了断头台。因为他得到世界上最珍贵、最无私的爱情,曾经的他被狂热的野心蒙蔽,没有紧紧抓住,反而要去花花世界闯荡,干一番事业。事到如今,才发现与德·莱纳夫人在一起的时光,就是已经是他人生幸福的顶点了。

    可惜,于连得偿所愿,而司汤达却没有他的好皮相,也没有他的好运气,他一生中所追逐的那么多女人里,从来没有一个能带给他这样的幸福。

    1842年,59岁的司汤达因中风倒在巴黎大街上,于次日凌晨孤独地死去,人们在他的手稿中,发现了那段著名的墓志铭:

    “活过,写过,爱过。”

    是的,如司汤达所言,他这样“活过”,这样“写过”,也把最刻骨铭心的“爱过”,刻在了于连的墓碑上。

  • 王力为什么能跻身“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作者:人类救星孙美好 发布时间:2019-11-28 14:30:22

    提起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是个不能被忽略的名字。

    1900年8月10日,王力先生出生于偏远的广西博白县岐山坡村。因为家境贫困,王力只读了几年小学。然而出于对读书的热爱,他在辍学后依旧坚持半工半读,到处借书看,十几年间他读了14箱书。1924年秋,在亲友的资助下,王力远赴上海求学,两年后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时候,他已经26岁了。

    在清华,王力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大师们博学明辨、务实求新的为学精神,给了王力极其深刻的影响,为他的学术道路指明了方向。

    1927年,在赵元任先生的鼓励和亲友的资助下,王力又赴法国留学,主攻先进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4年后,王力获博士学位,载誉回国。

    回国后的王力开始了在各所名牌大学任教的生涯。直到他1986年辞世,54年间始终没有离开高教讲席,期间还撰写了50多种专著,近30种译著,200多篇论文,总字数约1200万,都是用毛笔,以蝇头小楷,一笔划写就的。

    01.汉语音韵方面的巨大成就

    众所周知,王力是一位世界公认的语言学家,尤其是在汉语音韵研究方面成就颇丰。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是《中国音韵学》,后来改名为《汉语音韵学》,这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音学原理,全面、系统地整理介绍汉语音韵知识的教科书。

    我们现在学习汉语时,都要划分一句话的主语谓语宾语,其实这一概念就是王力提出来的。早在40年代,王力便提出了根据谓语性质划分汉语句子,分别是以名词为谓词的判断句、以形容词为谓词的描写句、以动词为谓词的叙述句三种类型。

    对于古代汉语,王力同样有着非同凡响的修为。他指出:现代四声,是从古代四声演化而来。所谓新声韵,无非是把平水韵中平仄未发生音变的通用字完全继承下来,把平仄发生变化的音变字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更正。其目的,是为了“音随时变,恪守格律”。

    因此,古代四声与现代四声,是母子传承关系,并非绝后断代关系。只要不使用音变字,古今诗作平仄完全吻合。如王之换《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是一例。又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旅夜书怀》,白居易《秋雨夜眠》,欧阳修《又行次作》,杨万里《赴文德殿听麻仍拜表》等知名律诗,也均与今声今韵平仄相同。

    古今平仄,既有血脉相传,又有基因转换。王力认为,无论是新诗还是旧诗,就汉语来说,有了字音就不可能没有平仄,单音词多了也很容易形成整齐的对仗。

    平仄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汉语里的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仄声和平声相对立,换句话说,仄声就是上、去、入三声的总名。假定一句诗的第一第二字是平声,那么,第三第四字就应该都是仄声;如果第一第二字都是仄声,第三第四字就应该都是平声。这就是平仄的规矩。

    关于这个规矩,王力讨论了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上、去、入三声合成一类仄声,而平声自成一类?第二,为什么平仄递用可以构成诗的节奏?

    关于第一个问题,王力解释:声调自然是以音高为主要的特征,但是长短和升降也有关系。依中古声调的情形看来,上古的声调大约只有两大类,就是平声和入声。中古的上声最大部分是平声变来的,极小部分是入声变来的;中古的去声大部分是入声变来的,小部分是平声变来的。等到平、入两声演化为平、上、去、入四声这个过程完成了的时候,平声是长的,不升不降的;上、去、入三声都是短的,或升或降的。这样,自然地分为平仄两类了。

    “平”字指的是不升不降,“仄”字指的是不平,也就是或升或降。因此,平仄递用也就是长短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

    关于第二个问题,王力解释:和长短递用是有密切关系的。英语的诗有所谓轻重律和重轻律。英语是以轻重音为要素的语言,自然以轻重递用为诗的节奏。如果像希腊语和拉丁语,以长短音为要素的,诗歌就不讲究轻重律或重轻律,反而讲究短长律或长短律了。由此看来,汉语近体诗中的“仄仄平平”乃是一种短长律,“平平仄仄”乃是一种长短律。

    02.龙虫并雕的散文写作风格

    王力所作散文不多,其精华都收录在《龙虫并雕斋琐碎语》里。什么是“龙虫并雕”呢?王力解释道:“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专门著作,雕虫指一般小文章、小意思。龙虫并雕,即两样都干。”因此,王力的散文既有反映现实、针砭时弊的作品,也有琐碎生活,嬉笑怒骂的作品。无论是雕龙还是雕虫,都体现了王力的幽默和乐观。

    王力的散文大多都是在战时写就的。当时物资贫乏,物价飞涨,王力的薪水无法满足家庭开支,只能典当衣物来维持生活。对此他调侃道:“我们很乐观,明年的薪水定比今年增加;明年如果肯把这一支相依为命的派克自来水笔割爱,获利一定在百倍之上!”迫于生活的艰难,他和夫人都干起了副业,一个伏案书写,一个低头织衣,没有电灯,就点菜油灯,对此,王力自嘲道:电灯哪里比得上菜油灯有诗意呢?

    艰难的生活没有压倒王力的正能量,他不仅自我激励,还不忘鼓励同样身处困境中的读者。他在文章里从日常小事中引申出去,上升至民族大义,比如《辣椒》一文,他从日常的吃辣习惯引申到湖南人因爱辣椒而喜欢革命,借此号召读者要不屈服、不妥协;又如《拍照》一文,结尾处畅想了拍摄抗战胜利军队凯旋的场景,借以让民众增强必胜的信心。

    这些充满信心和勇气的文章在那个年代鼓舞了多少人的斗志,然而王力却自谦地将写散文比作“雕虫”。虽是自谦,但也有批判。然而王力的批判是温柔的,含蓄的,看似漫不经心,却又常常从衣食住行等寻常话题上升到经济文化等宏观层面,再幽默而婉转地对黑暗现实进行批判。

    比如在《领薪水》《闲》等文章中,他讽刺贪污腐败的现象:“做地方官的人也应该有相当的闲暇。如果你不能闲,不是你毫无办事能力,就是你为刮地皮而忙。”在《开会》等抨击了某些政治虚伪现象:“最有趣的是几千几万人的大会,许多人还没有听清楚主席说些什么,只听得一阵欢呼,一阵拍掌,于是自己也不知不觉地欢呼拍掌起来。”在这些文章里,王力生动地描绘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却不直来直去地批判,而是让读者在笑声里领会到嘲讽的意味。

    对于普通群众的劣根性,王力也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比如在《请客》一文中,他分析了中国人为什么爱请客的原因。他认为,请客的习惯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根本原因是人们爱占小便宜:“不花钱可以白坐车,白吃饭,白看戏。”他不说教,只表达一种认识,叫人在会心一笑之余进行深刻的反思。

    03.读书写信都有讲究

    杜少陵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理非常深刻。好文章读多了,掌握了语言的韵律,写的时候再把想要表达的意思融汇其中,加上适当的修饰,自然就写出了文理通顺的文章。写文章如此,写信也是如此。读王力的短文《谈谈写信》会发现,原来在我们自认为非常“正常”的交流过程中,却有那么多的“不正常存在,这些问题往往被我们忽视,结果就是造成双方沟通的障碍,却又搞不明白问颢究竟出在哪里。这就大大影响了我们交流的效果。”

    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已经很少写信,但很多正式事务还是需要写电子邮件的。别小看了这小小的一封电子邮件,那可是能透露许多信息的,有时候甚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人生态度。

    王力认为,写信首先要注意称呼,也不要说废话,最好开门见山,内容方面也没有什么秘诀,顺着自然就是了。写信就是谈话,由于对话人相隔太远,没法子面谈。如果我们写信仍照日常说话一样,不装模作样,不改变现代汉语的语法和词汇,就不会出毛病。有的青年人写信喜欢堆砌辞藻,那也不好。写信应该朴实无华,唯有家人父子的谈话最能感动人,堆砌辞藻反而显得不亲切,不诚恳。何况青年人往往语文素养不够,堆明辞藻往往用词不当,弄巧成拙。

    另外,写信时一定要把每个字写得端端正正,否则不够礼貌。最后的署名也一定要字迹工整,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说到读书,王力《谈谈怎样读书》一文中,介绍了自已的读书观和经验。他开门见山地指出:中外古今的书浩如烟海,一辈子也读不完。然而人的时间和精力却有限,如果不加选择地读书,或者读到一本坏书,那就是浪费时间,还接受写错误的东西。所以,王力大声疾呼:“必须选好的书读,不好的就不读;必须选有用的书读,无用的就不读。”

    那么,怎样读书才是正确的方法呢?首先要由博返约。博就是所读之书面要广,约就是在广读好书和有用之书的基础上求专求精。简而言之,即博大精深。有点像“金字塔”,基础必须广博,塔尖才能因有扎实的基础而牢固。王力说:“我们研究门学问,不能说限定在那一门学问里的书我才念,别的书我就不念。你如果不读别的书,只陷于你搞的那一门的书里边,一定念不好,因为你的知识面太窄了,碰到别的问题,你就不懂了。”

    其次要厚今薄古,古为今用。厚今薄古含有两层意思。王力先生认为,第一层意思是:“前人写的书,如果有好的,现代人已经研究并加以总结发挥了,我们读这种书,古人的书也包括在里边了。”第二层意思是:形势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前人的学说或提出的观点已被新的学说和观点所替代,并被实践验证前人的学说和观点已过时,或片面、需要修正,那我们就不必再去旧调重弹,钻故纸堆,前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去粗存精,推陈出新上。

    总而言之,王力之所以被称作“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皆是因为其在汉语文化方面的造诣,想要读懂王力的书不容易,可是一旦读进去了,就会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王力的一些标志性的代表作品,都收录在《平平仄仄平平仄》里,无论是古诗词的赏析,还是散文的深刻认识,亦或是读书写文方面的教诲,都体现在其中,带你领略汉语之美。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情节曲折(575+)
  • 无水印(265+)
  • 值得下载(497+)
  • 五星好评(393+)
  • 服务好(379+)
  • 傻瓜式服务(115+)
  • 排版满分(494+)
  • 全格式(611+)
  • 书籍多(560+)
  • 中评(312+)
  • 已买(631+)
  • 好评多(250+)
  • 赚了(567+)

下载评价

  • 网友 瞿***香: ( 2024-12-09 19:41:12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孙***美: ( 2024-12-17 12:30:36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常***翠: ( 2025-01-04 20:30:16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戈***玉: ( 2024-12-21 09:36:12 )

    特别棒

  • 网友 堵***洁: ( 2024-12-09 17:25:08 )

    好用,支持

  • 网友 丁***菱: ( 2024-12-21 21:28:46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仰***兰: ( 2024-12-11 03:42:23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寿***芳: ( 2024-12-23 02:18:26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濮***彤: ( 2024-12-15 16:54:39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权***颜: ( 2024-12-28 18:05:31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詹***萍: ( 2025-01-02 01:34:06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