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人生——汪曾祺传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草木人生——汪曾祺传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草木人生,桑梓情怀。走进汪曾祺生活的世界,感受他所经历过的雨露风霜,追忆那段远去的岁月往事。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著名作家汪曾祺大传,也是一部集学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的研究著作。作者陆建华倾注了半生心血研究汪曾祺,不仅因为汪曾祺与他是同乡,更是因为他对汪曾祺心怀崇敬,渴望了解汪曾祺文学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的诞生正是陆建华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旨在向读者展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汪曾祺,让更多人能认识他、了解他、热爱他。
全书分为“我的家乡在高邮”“风雨人生路上行”“一片赤诚求适应”“多情*是故乡人”等十一个章节,分别讲述了汪曾祺的家世、求学、职业、情感、文学创作、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大的内容,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以严谨客观的态度和平实朴素的语言勾勒了汪曾祺的人生脉络。人生如草木,得意时万物葱茏,失意时华枝凋零。汪曾祺的人生也经历了诸多得意与失意,起起伏伏,悲欣交集。陆建华在讲述汪曾祺的人生时,也是在向世人追忆那段岁月和历史。
书籍目录:
引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001)
章 “我的家乡在高邮”(009)
第二章 风雨人生路上行(073)
第三章 一片赤诚求适应(143)
第四章 无情打击突兀来(169)
第五章 祸福相倚《沙家浜》(231)
第六章 春来老树绽新芽(311)
第七章 多情是故乡人(361)
第八章 魂萦梦绕皆因爱(401)
第九章 “硬壳”裂开见真性(425)
第十章 潇洒为人情亦真(445)
第十一章 众口评说汪曾祺(469)
尾声(517)
后记(523)
附录(529)
《汪曾祺传》后记(530)
补记(535)
《汪曾祺的春夏秋冬》后记(537)
作者介绍:
陆建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汪曾祺研究会会长、著名散文家、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与汪曾祺同为江苏高邮人。著有文艺评论集《文坛絮语》《全国获奖爱情短篇小说选评》《陆建华文学评论自选集》,传记文学《汪曾祺传》《汪曾祺的春夏秋冬》,散文集《不老的歌》《家乡雪》,主编《江苏青年作家论》《汪曾祺文集》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序言(节选)
汪曾祺的草木人生
草木有情 人生有味
丁帆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这是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写的一首小诗,所谓草木含情大概就是如此了。汪曾祺对于花鸟虫鱼、春秋草木有着颇多的怜爱,而这一草一木也融入了他的人生中,为他的文学创作增添了许多滋味。一直以来,汪曾祺的文章以其独特的风格打动着万千读者,因此也有人好奇,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样一位作家?他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就这样,一些学者开始了对汪曾祺本人的研究,陆建华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这本书是陆建华先生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也圆了他为汪曾祺作大传之梦想。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陆建华先生就开始对同乡作家汪曾祺进行了跟踪研究,同时也留心收集汪曾祺的所有文史与生活资料,因此其先后编辑出版了多种汪曾祺的资料丛书和研究书籍,也就不足为怪了。大约是汪曾祺的一句“我的家乡在高邮”,便触动了陆先生将其大半生的精力都投注在“这一个”作家作品的研究之上了。就我目力所至,当下海内外研究和蒐集汪曾祺资料齐全的学者应该数陆建华为人了,堪称“汪曾祺研究的活字典”。因此,陆先生不顾年近耄耋之年,再次重新改写汪曾祺大传,以补充大量的史料为动力,以进一步完善汪曾祺的生活与创作历史为旨归,为世人还原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立体、更加有趣、更加真实的汪曾祺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鉴于此,作为一个几十年的文友,同时也作为汪曾祺作品的热爱者,我当然想借此机会再次表达我对汪曾祺作品的敬意,以及对这个传统文人性格中种种幽默谐趣的行为表示情有独钟的欣赏。更当然的是,我对陆建华先生的圆梦执着表示由衷的敬佩,所以才写了以下文字,以示尊重。
其实,我在汪曾祺家乡高邮的邻县宝应县插队生活过六年,对那里的湖荡水泊十分熟谙,所以读汪氏的作品倍感亲切,亦如陆建华先生对其家乡的钟爱一样,它是汪曾祺文学创作永远取之不尽的宝藏:“两千多年来,大运河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了两岸无数的田野、村庄、城镇,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单说大运河进入江苏境内后,清江至扬州段古称邗沟,通称里运河。在长不过两百公里的运河两岸,就有良田万顷,名城座座,高邮即为其中之一。”正是在这样对家乡的深刻眷恋之情里,让陆建华从汪曾祺那里找到了共同构筑文学之梦的交汇坐标,让他们保持了多年的交往,成就了这部评传的书写。所以,我以为,如其说这是陆建华先生独著的专著,还不如说这就是汪曾祺自己在扮演着那个幕后的台词提示者,陆建华遵照提示的台词,记录下来了一部信史度较高的评传著述。
在浩瀚的史料当中,要写的东西很多,如何剪裁,当是每一个作传记者的困顿之处。按照时序的写法应该是传记简便,也是符合逻辑条理的写法。在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主张用其它方法来撰写长篇传记体文字的。此书当然亦是如此,把汪曾祺的每一个时段“有意味的”历史足迹一一呈现出来,并加以评述,正是陆建华所需要的效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全书清晰的脉络了,这也正好契合了汪曾祺起起伏伏、起承转合的坎坷一生,让人在阅读的快感中获得一种沉入凝思的哲理层面,或许这才是作者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吧。
章我的家乡在高邮(节选)
高邮气候温和,景色宜人,物产众多,资源丰富,历来被人们称为鱼米之乡,是大运河河畔的一颗明珠。高邮又是人才辈出之地,尤其是文坛俊杰,层出不穷。但不知怎的,外地人提起高邮,仍只记得:高邮盛产大鸭蛋,特别盛产双黄大鸭蛋。这虽是事实,但并非高邮全貌。高邮人对此心存不服,但也无可奈何,总不能见人就解释:“我们那里不只有双黄大鸭蛋……”以至时间一长,也只好默认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地为吸引外资,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挖空心思办这个节、那个节,高邮一些领导受到启发,学时髦,赶浪潮,有一年也搞了个“双黄蛋节”。这一来,高邮真是与双黄大鸭蛋脱不尽干系了。但有一位高邮人,一位海内外驰名的大作家,对此很不以为然。他无限挚爱家乡,也喜食高邮大鸭蛋,但他明确反对把高邮仅仅与鸭蛋联系在一起。
这人就是汪曾祺。
1986年秋,汪曾祺在《雨花》杂志发表散文《故乡的食物》,其中“端午的鸭蛋”一节这样写道: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1989年4月,汪曾祺为家乡一位作者的书写序,在这篇题为《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序文中,他特地写上这样一段话:
说起高邮,很多人只知道高邮出咸鸭蛋。上海卖咸鸭蛋的店铺里总要用一字条特别标明:“高邮咸鸭蛋”。我们那里的咸鸭蛋确实很好,筷子一扎下去,吱——红油就会冒出来。不过敝处并不只是出咸鸭蛋,我们家乡还出过秦少游,出过研治训诂学的王氏父子,还有一位写散曲的王西楼。文风不可谓不盛。
汪曾祺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同意把高邮总是与咸鸭蛋联系在一起,其实表现了他对社会文化底蕴本来就很广泛、很深刻、很厚实的故乡高邮的无限挚爱之情。确实,对高邮这样一个物产丰富、人才辈出、历史悠久、前途无限的里下河地区的名城重镇,又岂是咸鸭蛋能概括其特征?仅以汪曾祺多次提到的文坛大家秦少游等而言,这些人不止高邮人引为自豪,他们在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也都占有重要的一席。别号“淮海居士”的秦少游,是北宋杰出的婉约派词人,著有《淮海集》40卷,另有《淮海词》《劝善录》《逆旅集》等。他兼有诗、词、赋和书法等多方面的才能,词名尤著,有存词八十余首的《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他的词柔丽典雅,情味深沉,音律谐婉,艺术成就很高,其代表作《满庭芳》《鹊桥仙》《踏莎行》等,是秦词中的佳作,也是中国词坛中的绝唱。又如,明代的王磐,与金陵陈铎被后人并称为“南曲之冠”。他的乐府冲融旷达,甘于恬淡,工题赠,善谐谑。其代表作之一《朝天子·咏喇叭》对当时官吏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情景,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尖锐深刻的讽刺,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广为流传,并经常为文学史家们所反复引用。至于经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他俩在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的音韵训诂之学,在乾隆、嘉庆年间为鼎盛,而王氏父子是这一鼎盛时期的并肩而立的高峰。与王氏父子同一时期的另一位经学大师段玉裁,在为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所作的序中这样盛赞其学术成就:“尤能明古音得经义,盖天下一人而已矣!”龚自珍称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是“古今奇作,不可有二”。章太炎则认为:“古韵学到王念孙,已经基本上分析就绪了,后人可做的只不过是修补的工作。”除了汪曾祺多次提到的这几位大家,高邮还有许多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科技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他们为中华民族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是高邮人的骄傲。时至今日,汪曾祺也以他文学创作上的重大成就,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南京一位著名作家在参观了高邮的文游台、王氏纪念馆等文化胜迹以后,就曾欣然提笔写下“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的诗句,他的这一看法得到人们的广泛赞同。
在高邮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出现汪曾祺,不是偶然的事情。只要了解汪曾祺对家乡的热爱,了解汪曾祺从小就接受高邮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熏陶,就会明白,大运河的水气已经浸入汪曾祺的血肉,秦少游、王磐、王氏父子等高邮文杰的成就,事实上影响了汪曾祺的性格,也影响了他的作品的风格,再加上汪曾祺自身的勤奋努力,他成长为当代中国自成一格的作家,不仅是必然,而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最使汪曾祺难忘的,是父亲对他一直以平等态度待之。汪曾祺17岁初恋,暑假在家里写情书,父亲居然在一旁瞎出主意。汪曾祺18岁学会抽烟喝酒,父亲不以为怪,反引为知己。他喝酒给儿子也倒上一杯;他抽烟,一次抽出两根,其中给儿子一根这种父子关系,旁人很不理解,但汪菊生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关于汪曾祺,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如果你热爱汪曾祺的作品,一定要读读此书,作者会为你讲述汪曾祺的家庭、求学、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以及那些经典作品背后的故事;如果你不了解汪曾祺,也一定要读读此书,你会因此结识一位会带给你美的感受和心灵安慰的作家。
有理有据,客观真实;笔下含情,直击人心
作者陆建华多年来收集了大量关于汪曾祺的文史和生活资料,在写作的过程中信手拈来,将往事细细诉说,同时又满怀对汪曾祺的敬意,笔下饱含深情,既是对汪曾祺的,也是对故乡高邮的,他的文字有时冷静,有时热烈,文字的背后是情与真。
在历史与岁月的尘埃中,照见人生的起承转合
人生的起伏总能反映出时代的变迁。透过历史的尘埃,可以观照一个人的生命印记;记录人生的轨迹,亦能以小见大,窥见岁月的痕迹。人生如草木,往事似云烟。读者在品味汪曾祺的人生时,也能感受到那段历史与岁月投下的斑驳碎影。
媒体评论
就我目力所至,当下海内外研究和搜集汪曾祺资料*齐全的学者应该数陆建华为*人了,堪称“汪曾祺研究的活字典”。
——丁帆
陆建华的散文,表面上看着平实,就像大白话,可是仔细去读,就能品味到其中暗含的深意,这点和汪曾祺的散文如出一辙。一直以来,我都被陆建华所感动着,之前认为,他可能退休了七八年,一问才知道,他已经退休十五年了。十五年间,他人退笔不退,不断给我们写作优秀的作品,这种精神让人感动。陆建华的散文写得好,文学评论也很到位,退休之后的空余时间,给了他写作更大的空间,反而让他迸发出青春活力来。
——
在国内,没有人可以取代陆建华研究汪曾祺的位置,任何人想要研究汪曾祺,陆建华都是不可绕过的。他自己的创作,也受到了汪曾祺的影响,风格接近,具有大家风范。
——黄毓璜
书籍介绍
这是一本完整的汪曾祺大传,也是一部集学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的研究著作。
作者陆建华倾注半生心血研究汪曾祺,多年来收集了大量关于汪曾祺的文史和生活资料,在写作中信手拈来,将往事细细诉说,同时又满怀对汪曾祺的敬意,笔下饱含深情,既是对汪曾祺的,也是对故乡高邮的。他的文字冷静而热烈,文字的背后是情与真,旨在向读者展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汪曾祺,让更多人认识他、了解他、热爱他。
全书分为“我的家乡在高邮”“风雨人生路上行”“一片赤诚求适应”“多情最是故乡人”等十一个章节,分别讲述了汪曾祺的家世、求学、职业、情感、文学创作、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以严谨客观的态度和平实朴素的语言勾勒了汪曾祺的人生脉络。
人生如草木,得意时万物葱茏,失意时华枝凋零。汪曾祺的人生也经历了诸多得意与失意,起起伏伏,悲欣交集。走进汪曾祺生活的世界,感受他所经历过的雨露风霜,追忆那段远去的岁月往事。
精彩短评:
作者:邝海炎 发布时间:2019-07-09 23:13:54
作者是汪曾祺家乡高邮作协的人,优点有三:1,文字有水意,比较好读;2,写汪曾祺与江青部分下了功夫;3,评论了汪曾祺的绘画美食旧体诗。缺点:1,跟《汪曾祺文学年谱》对照就知道,该书作为评传,缺口太多,汪怎么受现代文学的影响?汪与黄裳巴金黄永玉废名的关系都应写清楚;2,作者太想把汪曾祺定位为高邮名人了,高邮相关章节一股地方文宣的味道,这窄化了汪曾祺。
作者:柳隐 发布时间:2019-06-04 10:43:07
出版社的水军们刷好评,不要这么明显好吗?!!!短评中,除我之外,那四个家伙都是5月22日评论的,其中有三个人的主页地址都是南京,再联想到该书的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所在地址——南京。而另外那个叫舒平的家伙,虽然主页地址写的是北京,但读过的书,绝大部分都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哈哈哈,笑死我了,这水军刷的没水平,呵呵。
作者:玛维斯小姐 发布时间:2022-01-03 18:57:29
读完后立马下单了汪曾祺老人家的书,他可真是一个懂得生活情趣的人啊!
作者:蝙蝠與告別者 发布时间:2019-05-22 17:42:01
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名家传记作品,也是进一步解读、理解汪老及其作品的密码。
作者:希特牛 发布时间:2022-10-11 21:58:06
汪老的一生像是一片漂在水上的叶子,早年离家后在时代的巨浪里浮沉,以其轻盈的姿态承受着大风大浪的卷袭,始终未遭倾覆。直至花甲之年才又兜转回故里,重新扎根于少时的记忆土壤,焕发出文学的新生。
作者:夜帘墨影 发布时间:2022-02-08 16:45:15
多多益善。
深度书评:
无助且羞愧的成长
作者:锦 发布时间:2016-03-23 11:33:15
《彼得·潘》是英国剧作家詹姆斯·巴里最具盛名的作品,自1904年公演以来,一直广受欢迎。主人公彼得·潘是个长大不的孩子,居住在仅靠飞行才能抵达的梦幻岛上。他与海盗搏斗,与仙子为伴,在环礁湖中追逐美人鱼,过着刺激的冒险生活。一个世纪以来,正是这种永葆童心的形象令一代代的读者心向往之。
作者詹姆斯·巴里1860年出生在苏格兰的一个织工家庭,在十个孩子中排行第九。他1885年移居伦敦,成为自由作家,创作了许多反映苏格兰人生活的剧本和小说。巴里于1919至1922年担任圣安德鲁斯大学校长,1928年当选为英国作家协会主席,1930年至1937年受聘为爱丁堡大学名誉校长。
在他颇有建树的一生中,《彼得·潘》是最闪耀的徽章。故事的灵感来来自于巴里在伦敦肯辛顿公园遇
到的卢埃林·戴维斯一家。这个家庭有五个儿子,常常在公园的草地上玩耍,用树枝建造小屋,用泥土做点心,扮演童话中的角色。巴里被他们吸引,后与戴维斯一家结为深交。“彼得·潘”就是以戴维斯家第三子彼得的名字命名的。
1902年,巴里的小说《小白鸟》中第一次出现了彼得·潘的名字,其中部分章节的内容,即后来出版的《彼得·潘在肯辛顿公园》(1906)的雏形。他基于这个构思,创作了《彼得·潘》的舞台剧,在伦敦公演时大获成功,至今长演不衰。1911年,他将该题材写成小说,被译为多种文字风靡世界。
英国儿童文学源远流长。18世纪中期,出版商约翰·纽伯瑞开拓了儿童文学市场,生前共出版20多种儿童读物,他使儿童文学从此成为图书出版行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迎来儿童文学的黄金时期。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冲击,旧有经验已不能解释新的时代命题,知识分子致力于建构新的认知体系,怀旧与感伤的情绪也蔓延开来,“重返童年”的思潮就是其中一种表达。当时作家的创作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以狄更斯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书写,童年苦难、艰辛;二是以刘易斯·卡罗尔两部“爱丽丝”童话为代表的幻想性书写,童年呈现出水晶球般绚烂而荒诞的色彩。
詹姆斯·巴里的《彼得·潘》可归为幻想性书写。书中洒满了仙粉,不时有海盗出没。主人公彼得·潘最大的魅力,就是他不会长大。于是,巴里在他身上放大了较为纯粹的孩童特质。他非常自我,做事随心所欲,可以轻易从一个家庭中带走所有的孩子;他渴望得到关注,乐于炫耀自己的技能,在带领迈克尔飞行的时候,直到他快要落进海里才出手相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超本领。我们在习得成年人社会的所有规则之前,不也是如此吗?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并不遗余力地试图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唯有游戏能令彼得·潘停止神游,他喜欢玩“假装”,命令手下假装吃饭、玩耍、扮演他人,哪怕是在充满杀伐之气的战斗中,他依然对这种游戏乐此不疲。彼得·潘唤醒了我们对孩童特质的回忆,就像橱柜中的那个玩具,它保留着我们在认识世界之初时的痕迹。
以儿童为主角的书,有一个永恒的矛盾,就是儿童与成人世界的对立,《彼得·潘》也不例外。在书的开头,我们看到一个极其生活化的场景:达林先生在为新出生的孩子计算家用,一便士一便士地凑出生活费和医疗费。成人世界是世俗、琐碎的,它太沉重,不能随着彼得·潘上天入地,不能去环礁湖看火烈鸟、与人鱼共游,也无法痛快斩去不顺心的部分。因此无趣得紧。儿童时期的浪漫与奇迹是乌托邦一样的金色,我们尽可以凌空而起,朝着“右手边第二个路口”的方向绝尘而去。等长大之后,我们再读这一段,才会对达林先生投去理解又不乏苦涩的一瞥。然而此时,我们已经远远驶离了梦幻岛。
故事中另一个成人的典型是胡克船长。他道貌岸然,心狠手辣,有着清晰的利益诉求。他就是我们惯常见到的讨厌对象,且作者无不讽刺地把他写成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个人技能超群,却没有培养出善良的品德。相较之下,彼得·潘的善恶观源于孩子的本能和直觉,他对恶的定义是自己是否受到侵犯,并无主动进攻他者的意愿。
在可见的对立表象之外,彼得·潘与成人世界之间,还隐含着一个巨大的分歧,那就是对待时间的态度。彼得是永生的儿童,他不会长大,不会衰老,因此免于对死亡的恐惧。胡克船长身边跟着一只肚子里藏着钟表的大鳄鱼,每当它靠近的时候,表的“滴答”声就逐渐清晰起来,那是死亡临近的声音。作者巧妙地将成年人与时间的关系具象化,成年人的焦虑也源于这种关系:胡克船长时刻注意自己的姿态,正是想树立起某种不朽的形象,来对抗必然逝去的生命。而彼得呢,他永远停留在当下,未来不是一支一旦射出就无法回头的箭,而是扁平的面,生命毫无终结的压力。他无法理解胡克的动机,而胡克对他徒有嫉恨。
这种设定,或可以追溯到作者的家庭。詹姆斯·巴里六岁的时候,他13岁的哥哥大卫死于一次滑冰事故。大卫是他母亲最心爱的儿子,母亲因此伤心欲绝。为了让母亲高兴,巴里常常穿着大卫的衣服,模仿大卫的举动。有次他进门的时候,母亲甚至将他认作了大卫,问道,“是你吗?”“我想她在和那个死去的男孩说话。”巴里在他为母亲写的书《玛格丽特·奥格尔维》中提到。在母亲心中,大卫是一个永远长大不的孩子,而扮演停留在13岁的大卫,也许是巴里能够慰藉母亲的最好方法。
如果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彼得·潘与母亲的复杂关系,是他坚持停留在童年阶段的根本原因。《彼得·潘在肯辛顿花园》中可以窥探到彼得·潘早前的生活,他在仙子王国中玩得不亦乐乎,是因为他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回到家,母亲一定会在自己离开的那扇窗前守望。可是等他到家的时候,却发现窗子是关着的,上面还装上了铁闩,母亲在屋里睡得香甜,怀里抱着另一个小男孩。作者这一段描写令人动容,“彼得大喊,‘妈妈!妈妈!’但她听不见他。他用小胳膊小腿撞儿击着铁闩,却徒劳无功。他不得不飞回公园,一路啜泣,再也没有见过他的亲人。”
被遗弃的痛苦陡然降临。彼得·潘还是个孩子,无法理性地去分析其中的误会或者缘由,只能将自己放逐在梦幻岛上,与一群同样和家庭分离的“迷失男孩”们永远游戏下去。这也深刻影响了他与女性的关系。他将温蒂看做母亲的替代者,所以当温蒂要回家的时候,他极度渴望把温蒂留在身边。可温蒂还是回家与母亲团聚,彼得·潘在窗外目睹了这一切,温蒂与母亲的亲密关系让他难过、困惑又无比向往,“他体验过数不清的、别的孩子永远也无法知道的乐事,然而此刻隔着窗子看到的快乐,他却注定永远被挡在外面。”
一个世纪以来,彼得·潘的形象溢出了文学本身,成为一种心理症结,一个流行文化符号。美国心理学家丹·凯利甚至用“彼得·潘综合症”命名了现代社会心智不成熟的成年男性。他们渴望爱与关注,却害怕被碰触;拥有充沛的感情,却无法准确地表达;他们孤独、焦虑,热衷以幻想而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处理自己的问题,也总是无法处理好与女性的关系。但在好莱坞和百老汇那里,他则被塑造成儿童时代浪漫与勇敢的象征,与美人鱼、印第安人和仙子们结伴而行,反抗可恶的海盗头子。
就像彼得·潘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大众文化语境中不断变化一样,在翻译文本中,他亦经历过多次“改造”。1929年,梁实秋首先翻译了《彼得·潘》,如今已有数十个译文版本。这些译本呈现出逐渐“洁化”的倾向,原著中有一些负面的词语,在翻译中变得柔和,比如“coward”开始直译为“懦夫”,后多为“胆小鬼”,“spinister”开始直译为“老处女”,后多为“没有结婚的女人”或者意译。这是因为在彼得·潘诞生后的一个世纪,儿童的概念飞速固化,儿童文学也开始拥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话语体系。童书中的儿童形象被公认为应该是纯洁的、可爱的,承载着人类美好的品质与希望。
尽管如此,读者仍能从书的内容窥探到詹姆斯·巴里写作的时代,描写儿童时经常代入的、略显悲伤的成人视角。《彼得·潘》最初是为伦敦的成年戏剧观众们创作的,作者不讳于写残忍的事实。比如,他写梦幻岛上孩子的数目变动,当一些孩子快要长大的时候,彼得就会把他们饿死;他写迷失男孩与海盗们刀光剑影的搏斗,血腥气浮于纸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附录《彼得·潘在肯辛顿公园》的结尾,竟然是两个孩子的死亡。这种写法在现在看起来不同寻常,却也说明了,童书中的儿童形象是一个逐渐发明和创造的结果。
书的结尾,温蒂长大了,彼得来找她。她在火炉边缩成一团,“既无助又羞愧”。这真是一个准确的描述,她无助且羞愧的是什么呢?她不再有沸腾的勇气,浪漫的幻想,全然投入且毫无功利心的游戏精神?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温蒂如此,我们亦如此。每每读到此处,我都能感受到超越时代的伤感,这种伤感同时也是一种抚慰。
我在翻译此书的时候,居所附近不远的空地上搭起了一块棚子,常举办一些红白喜事。白天礼花,晚上鞭炮,有亲属宾客讲述主人的事迹,数周竟未间断。我耳边时时热闹,或是怀念旧人的悲鸣,或是恭贺新人的祝词,而我眼前的书里,那个叫彼得·潘的小人儿永远留在了童年。他不会死亡,也不会有新阶段的生活,可他的代价是遗忘。他忘记了自己曾和海盗打过仗,忘记了每年一次的大扫除,所以他能毫无负担地穿梭于时间之中。这样的代价是否太大呢?人来往于世上,能留下的只有记忆,化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一丝重量。这或许就是成长的意义。
中国最后一个纯粹文人
作者:我有个朋友 发布时间:2019-05-22 16:46:24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五星好评(595+)
- 书籍完整(679+)
- 藏书馆(572+)
- 快捷(474+)
- 值得购买(665+)
- 全格式(217+)
- 无水印(188+)
- 无多页(588+)
- 下载快(543+)
- 实惠(272+)
下载评价
- 网友 戈***玉: ( 2025-01-04 12:51:24 )
特别棒
- 网友 隗***杉: ( 2024-12-31 08:15:34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印***文: ( 2024-12-24 16:20:54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辛***玮: ( 2025-01-05 03:18:51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扈***洁: ( 2024-12-20 13:39:01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寿***芳: ( 2024-12-21 07:53:52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孙***美: ( 2024-12-08 22:13:06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游***钰: ( 2024-12-28 13:31:29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孙***夏: ( 2024-12-20 04:44:53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温***欣: ( 2024-12-31 12:21:47 )
可以可以可以
- 资源回收那些事儿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贺银成2024考研西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全真模拟试卷及精析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成人高考高中起点三人行2014最新版全国成人高考实用教材 文科合订本(高中起点升本、专科)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孟建平初中单元测试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3秋新版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轻松学问(全5册)从零开始读懂经济学+金融学+营销学+投资理财学+管理学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图说如何安全高效饲养肉鸡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数字信号处理的MATLAB实现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动画概论 冯文,孙立军 著 中国电影出版社【无忧售后 正版书籍】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 湖南自助游 pdf mobi txt 2024 电子版 下载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4分